在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分公司(以下简称:冶炼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场聚焦实际焊接难题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正火热开展。11月19日至20日,两位来自省内顶尖的焊接专家魏东与李亚深入企业一线,通过现场诊断、手把手示范等形式,精准帮助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焊接技术瓶颈。

两位劳模工匠的到来,为冶炼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魏东是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焊工高级技师、焊接正高级工程师,不仅是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还曾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岭首席技师等荣誉,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李亚来自云南建投集团钢构公司,担任焊接实验室主管,被评为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曾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云南省技术状元、云岭工匠等称号,2025年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成为此次技术帮扶的质量保证。

面对冶炼公司提出的铜合金焊接不稳定、管道低压补漏难等痛点,两位劳模没有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而是直接深入生产现场。在故障设备前,魏东仔细观察焊缝,准确指出问题源于电流参数设置和焊条角度,并现场演示如何控制焊接速度和温度;李亚则结合重点工程的焊接经验,分析热变形控制不足的原因,提出分段跳焊的工艺优化方案。这种“现场查隐患、当场教方法”的方式,让问题迎刃而解。

“专家们讲的就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最困惑的地方!”一位年轻焊工在培训后感慨道。在第二天的“车间课堂”上,两位劳模将理论讲解转化为实操教学:魏东手把手指导学员制作碳弧焊焊枪,细致讲解操作要点;李亚组织工人在不锈钢管道旁分组练习,逐一纠正操作姿势,并分享预防变形的实用技巧。这种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不仅解决了当下的技术难题,更将劳模多年总结的工艺标准和操作心得倾囊相授,帮助工人们实现从“会操作”到“懂原理”的跨越。

此次助企行不仅解决了个性化技术难题,更推动了先进经验的转化与共享。魏东分享了自动化焊接参数优化模型,帮助企业建立预防性维护数据库;李亚则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指导企业如何通过焊材选型与工艺标准化降低质量波动。这些基于实际生产场景的技术赋能,让工匠智慧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流程,为技术创新和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由红河州总工会与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实施的2025年“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计划组织不少于25人次的劳模和工匠人才,为不少于10户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等活动,解决不少于5个现场技术问题,帮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1000人次。截至目前,已收到企业需求41人次,这项务实举措正在为更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文旅头条通讯员 陶星明 莫彦 文
红河州总工会 图
责编 杨燕婷
校对 童文文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