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宝华镇的龙玛村,坐落在云雾缭绕,梯田环抱的“世外桃源”。这里家家户户坐山而望,自家阳台就是最好的梯田观景台。
随便坐在村里某处,放眼望去,撒玛坝万亩梯田尽收眼底。红河县旅游局副局长刘羽告诉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大环线的建设让原始梯田的景观更具吸引力,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使得龙玛村的农家客栈、农家饭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红河县宝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18上半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6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0万元。
以往:村民单靠务农为生 日子过得紧巴巴
龙玛村位于红河县宝华镇,距离集镇3.5公里,距县城40公里,是宝华镇经济文化发展和旅游业开发的核心地段。龙玛村全村共72户,361人。截至2018年,有建档立卡户19户,贫困人口78人。
走进村子,梯田环绕,房子错落有致,恰似一幅梯田山水画。村民不论男女老少,开口能唱、抬脚能跳,民俗活动丰富。可就是这样一个禀赋优越的村子,曾经到处是土坯房,街道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村民精神面貌不佳。
“以前除了种植水稻、玉米,养猪养鸭,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好了,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后,来我们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家也跟着受益。”龙玛村村民李龙斗说。
李龙斗和陈丽芬是村里一对夫妇,两人临近50岁,家里孩子都在上学,以往,李龙斗一家单靠务农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做农活不挣钱,一年辛苦下来,只能挣个2000、3000元,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有时候都负担不起。”李龙斗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让百姓生活“火”了起来。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游客的增多,从2015年起,龙玛村会根据接到的旅游订单,每年举办规模不同的哈尼长街宴,为村民增加家庭年收入。李龙斗一家就是受益村民之一,每年哈尼长街宴期间,李龙斗一家就能增收好几千元。
“哈尼长街宴期间,我家每天可以卖出4、5桌伙食,每桌400元至500元不等,有10多个菜,城里人都爱吃。”李龙斗说,城里人吃惯大鱼大肉后,对村里原生态山茅野菜十分喜爱,大家都抢着吃。
李龙斗说,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龙玛村,等他家房子盖好,他还准备开个客栈。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跟随采风团走进龙玛村,只见龙玛村交通运输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村子背靠高高的落恐尖山,面向撒玛坝万亩梯田。村子四周环绕着青翠的森林和如诗如画的梯田,村中有历经沧桑的古龙树,清清的泉水从村中涌出,村容整洁,民风醇朴。
“龙玛村最大特点是村子民房错落有致,站在每户村民家的阳台上,梯田可尽收眼底,更可近距离与梯田亲密接触,是游客看日出、观云海、赏梯田的理想之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较大。”红河县旅游局副局长刘羽说。
如今:哈尼文化+梯田文化+美食文化 村民生活乐哈哈
到了龙玛村,不少游客都会把到“李威家做客”提上日程。李威是“龙玛客栈”的老板。长街宴,有纯米酒,有民族舞……由李威发起的“村长有请”农事体验活动,自2015年发起至今,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已取得30余万元的单项旅游收益。
李威是龙玛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初中毕业后到个旧挖矿。1992年回家务农,曾先后种植过稻谷、玉米等农作物,一年下来,最多挣一两万元。
“2014年,有个记者来我们这里采访,看到我家房子对着梯田,开窗就能饱览美景,建议说做个客栈。”这番话,李威记在心里。
很快,李威就对自家三层平房进行了改造。他腾出数间卧室作客房,二楼辟出宽敞的观景阳台;买来冰柜,在里面装满时令蔬菜和鲜肉;为了推广特产,李威还把当地红米、米酒堆在柜台上销售。一切准备就绪,龙玛村第一家客栈自此开张。
“改造客栈花了7、8万元,对于村里人来说,7、8万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现在想想,挺值的。”李威开的客栈有7间客房,可同时容纳14个人。
据李威介绍,每年国庆开始到次年4月底,是客栈生意最好的时候。淡季房间120元一晚,旺季房间160元一晚。依靠开客栈,如今李威年收入8、9万。“现在很多村民的收入和我家情况一样,比以前翻了好多倍,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游客有了难忘的旅游体验,我们很满足了。”
龙玛村:挣脱“美丽贫困”的典型示范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忙村民快速“以旅脱贫”,龙玛村还通过采取“房入会、田入股、文化入景、农特产品入市”的“四入”模式,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覆盖了龙玛村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8人贫困人口。
“房入会”即鼓励农民加入乡镇旅游协会,利用空闲房屋、建筑物等可利用空间,开发客栈、农家乐等经营项目。在不断改善农户自身居住环境的同时,着力提升农户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获得感;
“田入股”即以保持土地使用性质为核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农业产业和特色养殖业发展,不断扩大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并依托“公司+农户+土地”模式,让村民参与企业利润分红;
“文化入景”即在撒玛坝、他撒片区、东门古城等景区,通过政府投入舞台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等方式,为村民创造平台,让村民通过参加原生态的歌舞展演和举办独具民族特色的哈尼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方式,推动文化进入景区,实施和推动体验式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农特产品入市”即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和延伸梯田红米、葛根、梯田鱼、梯田鸭、山地鸡等农特产品的销量,引导村民参与农特产品供销并从中得到实惠。
据宝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仅通过“农特产品入市”,便可为贫困户带来每年4000-5000元的收入,其中红米可为每户贫困户带来2000元/年的收入,稻田鸭1000元/年,稻田鱼1500元/年。
旅游合作社的成立,也为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哈尼长街宴、“村长有请”等节庆活动时,旅游合作社都会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参与到菜品制作、会场布置、安全管理等工作中,按照男工80元/天、女工60元/天的标准支付工资,自旅游合作社一年以来,举办过11次旅游节庆活动,为每户贫困户带来了将近1500元收入。
目前,龙玛村19户建档立卡户,78人贫困人口,都参与到了“房入会、田入股、文化入景、农特产品入市”的“四入”模式中,但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住房条件还不到“房入会”的标准,所以参与“房入会”的农户仅有5户非贫困户。现在,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有好几家农户正在建设房屋,准备通过“以房入会”的方式发展旅游业。
不得不说,龙玛村是红河县挣脱“美丽贫困”的典型示范。2018上半年,龙玛村共接待游客16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0万元。据悉,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8人贫困人口中,1户预计在2018年底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实现脱贫,剩余18户2019年可实现脱贫。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李亚 文
汤宇 方之舟 图
责编 赵家琦
一审 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