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文博会期间,2018“一带一路”民族音乐产业暨云南葫芦丝文化产业振兴发展高端论坛将于8月12日在国贸会展中心举行。此类以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在全国尚属首次。中国音乐界、乐器行业界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将出席论坛,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出谋划策,指引新方向。
筹建民族乐器产业园,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云南文化产业重点打造的“金、木、土、石、布”板块及有一定文化知名度的七个领域(音乐创作、原生态文化、民族歌舞、影视作品、民族戏剧、拍摄外景地、文化市场品牌)中,音乐创作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的巨大产业潜能还有待挖掘。云南的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亟需顶层设计、理论支撑和政策引导。
在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及一百多种少数民族乐器中,葫芦丝及其吹奏的音乐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被誉为云南的声音,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经过三十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葫芦丝已成为云南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世界,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行业引导,至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为助推云南葫芦丝产业发展,助力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产业园正在筹建中。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协会副会长冯晓黎向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介绍,根据省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云南省葫芦丝巴乌协会联合云南明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已完成了筹建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产业园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正在推进实施。云南民族乐器产业园将聚合全产业链商家客户,全方位地运用传承加传播、文化加科技、教育加研学等“互联网+”概念构建和完善葫芦丝全产业链;打造葫芦丝标准化制造基地,引领葫芦丝形成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乐器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民族乐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云南其他民族乐器的发展找到解决方案,也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振兴注入新动能。
乘“一带一路”顺风车,大力弘扬云南优秀民族文化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带”,更是一条人类文明交融创新的“文化带”。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是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
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先行,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云南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将为云南优秀民族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以葫芦丝为代表的云南民族音乐,跨越国界、宗教和民族,其传播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乘“一带一路”的顺风车,以葫芦丝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建立与周边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机制,创作系列作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演出,将促进各国民族音乐的跨国传承与发展。
冯晓黎介绍,2018“一带一路”民族音乐产业暨云南葫芦丝文化产业振兴发展高端论坛,将在云南民族音乐展示、音乐制造、音乐教育、音乐传播、音乐养生、音乐演艺、音乐交易、音乐观光及民族乐器的标准化生产、音质电声评价和创新改革发展等方面集思广益;在把音乐从听觉艺术转变为视听艺术,引导产业从传统制作转型为数字生产型,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面谋划布局。
论坛的举办,将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挖掘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富矿,擦亮云南民族传统音乐这张名片,促进民族音乐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记者 施颖 实习生 洪丹曦 受访者供图
责编 李沛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