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传递云南旅游正能量,你我同行,从未间断……


这样的我们,你似曾相识吗?

2004年以来,原《春城晚报》旗下商务专刊《旅游特快》策划推出系列关于“云南旅游市场暗访”报道之后,备受省政府、原云南省旅游局的关注,并促使《云南省政府关于云南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意见》的出台;2009年4.25楚大重大交通事故引发新一轮社会各界对云南旅游出行安全的普遍关注,《旅游特快》关于“云南旅游交通凤凰涅槃”的系列报道推出后,助力行业成立了“云南旅游途安保障救援中心”,此举可谓是全国先列;2012年,系列暗访报道引发业界热议,“以购养游”模式再次被批判,媒体营造的舆论氛围为云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了思考。


2015年,云报旅游传媒成立,再到现在的云南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历经了成长、转型、竞争和发展……我们对云南旅游市场的关注从未间断过,助力云南旅游市场走向规范的决心一直未变:系列栏目“就爱聊”沙龙对行业话题的探讨仍然让业者直呼过瘾;2017年云南旅游市场整治“22条”汹涌来袭,一系列的相关报道令行业备受关注。而“22条”带来的系列热效应正在持续。


作为媒体,我们一直在为传递云南旅游正能量而奔走努力,作为旅游人,也更希望云南旅游的发展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此时的你我也在同行,为云南旅游!

来自不同企业、协会、高校、联盟的旅游从业者,关心云南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他们在云南旅游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建言献策。本周起,就爱传递云南旅游正能量的系列“就爱聊沙龙”会邀请旅行社、景区、导游等旅游行业大咖、嘉宾共话云南旅游各行各业的转型、思考和谋变!


云南旅游规划设计高级工程师姜若愚,对云南景区景点即将发生的“裂变”提出解构。他认为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时提出的“观光旅游要向休闲度假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个目标会在3至5年内以全域旅游的形式逐渐实现:3A级以下包括3A级的没有足够吸引力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的景区,在3至5年内会逐渐转换成旅游度假区。整个旅游业会向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逐渐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姜若愚提出景区景点舍弃门票的“小芝麻”,来换取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西瓜”势在必行。未来景区景点会回归公共服务属性,承担起大众休闲、体验、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在规划之初,不论是项目的开发、建设到后期的运营,都要与国际接轨,景区免票但公共配套要完备。



昆明市导游协会会长李伟,右三

在昆明市导游协会会长李伟看来,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使得导游不可能离开旅行社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存在于旅游市场中,“22条”落地实施后,旅行社受到的影响间接波及到导游,致使导游队伍人才流失严重。未来,随着市场上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旅行社的转型升级,对导游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定制化旅游、高端旅游、个性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出现,对导游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导游需要在知识结构、服务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改造,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需求。


云南省旅游教育专家贾云辉认为,在旅行社许多功能被OTA取代、自由行自驾游成为主流、线上定制游成为时尚的现状下,传统市场越来越小,旅行社面临市场和游客两方面的挑战,很难坚守过去的阵地和盘中的奶酪,不能再继续传统的经营模式,“以不变应万变”非明智之举,所以旅行社必须转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整个旅游业发展面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挑战,旅行社应因势利导,顺时而谋,化蛹为蝶,实现新的涅槃和发展。


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董事长、云南中旅国际旅行社董事长、18年耕植旅游行业的资深媒体策划人段义松认为,就爱去作为专业的旅游媒体,在云南旅游市场整治之时,应发挥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做旁观者,应一如既往地跳入“水中”与整个行业深度融合,监督行业健康发展。此外,旅游市场被政策“医治”,贪廉的消费习惯应有媒体来进行舆论监督和引导,就爱去的责任之一就在于此:通过媒体舆论监督、通过就爱去文旅传媒新生态系统,构建强大的云南旅游文化新闻信息传播新平台,助力云南旅游理性消费系统的形成。


8月,我们将持续推出旅游市场整治系列采访报道。对云南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购物店等四大旅游要素的现状及生态做脉络梳理式、讨论式、盘点式、人物专访式的系列报道,展现云南旅游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与转型困惑;勾勒出我省旅游市场整治的脉络图,在云南旅游整治的热烈舆论氛围中,传播云南旅游正能量,助力云南旅游美好明天!

云南旅游正能量,我们共同传递。敬请关注。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施颖 李文女 文

责编 赵家琦

审核 韩怡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