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博会倒计时,州市亮点抢先看!

2018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8月9日至13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云报文旅全媒体将在展会前夕为大家奉上最新鲜的州市参展亮点。

曲靖:精彩演出、有趣互动,展区亮点十足

“文博会是提高曲靖市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良好平台,所以曲靖市文产办十分重视这次机会,做了积极、充分的筹备。”曲靖市文产办综合科副科长刘松介绍。

陶瓷、刺绣、玉石、雕塑等“金木土石布”作品参展,参展内容丰富多彩。除“金木土石布”等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外,“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以及文化+体育”的一些文旅融合的项目,也将代表曲靖参展本届文博会。

曲靖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此次文博会,宣威火腿、沾益白水酸菜、沾益小粑粑等都将亮相,其中有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宣威火腿制作技艺。

文博会现场还有一些体验式活动,让大家对曲靖的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除此之外,现场还会有表演互动环节。曲靖市环宇艺术学校是众多参展企业中的一个,将在文博会上带来精彩的葫芦丝表演,给大众带来一场葫芦丝听觉盛宴。

刘松告诉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参与本次文博会也是助推曲靖文产企业及文化产品发展的好机会,可借助文博会这一平台学习其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然后立足于曲靖的实际促进曲靖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大理:“1+8”参展模式“产品+理念+资本”

一部《五朵金花》使人对大理一见钟情,一曲《小河淌水》使人对大理如痴如醉,一部《天龙八部》使人对大理无限向往,一曲《蝴蝶泉边》使人对大理魂牵梦绕,一台《南涧跳菜》使人热血沸腾,文化成就了大理的特质,而大理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大理不仅仅有古韵的历史文明,2018年云南文博会上,大理还将展示其文化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大理州委宣传部文产办项目管理科科长施增宏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

大理文化资源丰富,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品类齐全,独具大理特色的银铜器、木雕、大理石、扎染、刺绣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已成为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兵。通过参加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对进一步推动大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高大理文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大理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届文博会上,大理展区的“风花雪月地,幸福新大理”涵盖了大理风花雪月的生态文化内容,蕴含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元素,同时,也结合时代背景,展示新气象、新作为的相关内容。大理馆今年的展位面积为200平方米,设9个展位,共组织9家科技创新力较强、文旅融合程度高的企业和园区参展。

其中,以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整体项目推介为主,云南映像五朵金花、互联网产业集群-云南天上人间茶业、千宿文旅、月辉银器、李小白银器、洪荒动漫、董月畅黑陶、蓝续扎染等为辅,形成1+8的参展模式。其参展范围涵盖大理近年来文化产品传承与创新、科技+文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开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推介等相关内容。如云南天上人间茶业有限公司主要是集高端茶业生产、制作、展示、销售的企业,他们先进的经营销售的理念和模式将吸引一批茶产业关注者;而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是全省10大优秀文化产业园区之一,项目规模庞大、环境优良,投资价值高,是云南做大的木雕产业基地范本;千宿文旅是招商引资项目,在深圳文博会与广东茂德公集团签订了12亿元的投资协议,企业从事高端化的文旅休闲艺术项目。虽然参展企业不多,但内容丰富,亮点不少。

昭通:金沙奇石、南红玛瑙、马楠蜡染···尽数亮相文博会

此次昭通将有20家文化企业参与文博会。金沙奇石、银制饰品、民族服装、昭通书画、南红玛瑙、木雕制品、紫砂石壶、地毯刺绣、马楠蜡染、竹编竹画、墨玉石雕等昭通特色文化产品将汇聚文博会,充分展示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昭通“金木土石布”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成果。所有参展内容中,昭通将重点展现特色文化产品和文产园区、基地发展成果,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创新创意成果亮相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从昭通市文产办综合科了解到,昭通积极筹备此次参展事宜,目前,所有参展前期工作已准备完成。“此次昭通文产办关于文博会参展活动划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本着‘一切从简,精品优先’的原则,精挑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家文化企业组团参加本届文博会。二是精心制作出《昭通特色文化产品推介画册》,将在博览会上发放,推介昭通文产商家。三是推选精品参展文博会。”

“此次文博会是进一步拓展市场,展示文化对外形象,增强昭通文化产业影响力,促进昭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是宣传昭通、推介昭通的有效平台。”昭通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地处乌蒙山脉腹地,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的云南昭通,有着“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独特区位和历史地位。近年来,昭通市文化产业依托历史、人文、自然、民族等资源优势,加强与科技、体育、旅游、制造、观光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截止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有1200多家,达到规模以上联网直报企业11家,文化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1.34%,增速达15.9%。2017年,昭阳区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30强县区,绥江县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30强县区,昭通市新华书店、镇雄晟皛水晶工艺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最具成长性30强文化企业,同时“河坝头”紫砂石壶有限公司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熊英民族服饰被评为云南省扶贫示范文化企业,一批小微文化企业逐步壮大起来,产品逐步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云报文旅全媒体 刘珈彤 实习生 罗姚鑫 赖宏静 文

责编 李沛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