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1家文化企业集中亮相文博会

在5号馆红河特色文化产品展区,红河州以“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为主题共组织了全州具有代表性的21家文化企业进行集中展示,重点展出红河州极具优势潜力和特色鲜明的建水紫陶、个旧锡工艺、开远根艺、蒙自银壶、弥勒红河南彩、民族刺绣等文创产品。

红河州展区,建水紫陶展区前,6位身着彝族、哈尼族服装的正在手工制作紫陶的学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些学生来自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黄小莲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建水紫陶讲究的是‘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纯手工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后要经历手工拉坯,手工修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手工粘接无釉磨光六大环节。”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被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融入课程,通过向学生授课,使这门工艺得以传承。紫红色的泥土在各个学生手中不断的变化着模样,六大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在建水紫陶展区前久久观望的市民小姜感叹:“这个紫陶做得太精致了!我就是被这么好的工艺吸引过来的。”有了文博会的平台,建水紫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也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喜爱,建水文化也得以被人熟知。

离开建水紫陶展区,记者被一株在锡制花榭中生机盎然的绿植吸引,这就是个旧锡工艺展区了。展区柜台里整齐摆放着一个个精致绝伦的锡制品,有茶罐、花榭、酒具、香具及佛教所用器皿。晟鼎纯锡的肖师傅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个旧锡制品采用三九纯锡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三九纯锡不含任何添加物,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并且是由纯手工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也十分精细,首先要浇注熔化锡块使其熔为锡水,接下来是踩板并用碾片机把它碾成锡制品所需的厚度,然后由工人用剪刀裁剪所需尺寸后敲打成形,再通过人工焊接与打亮后,进入最终环节——手工雕刻。”

肖师傅介绍,锡制品的手工师傅们平均都有十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手艺精湛,不可多得。她希望锡工艺能够得到传承,同时也表示欢迎喜欢锡工艺行业的新人加入。

看完个旧锡工艺品,记者来到蒙自银壶展区,闪闪发光的银通过熔化、压制、捶形、创作的过程被制作成了精致的银壶、银首饰和银工艺品,一个个晶莹剔透的躺在摊位前待人挑选。蒙自银壶展区的负责人杨诺向记者讲述了蒙自银制品的工艺:“蒙自银制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后,由知名书法家、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振华、段冰、刘忠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红河州本土特色文化相结合,作极具特色的创作,最后再由雕刻的师傅将其刻画在产品上。经过层层工艺制作出来的银制品以书法为载体,做出了一些文化创作,这个产品不仅提现了银的价值,还传达了一种文化。杨诺表示,文博会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平台,各种文化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出来。”

红河州依靠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逐渐走入了世人的生活,不仅发展了本土经济,宣扬了民族文化,还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红河,喜欢红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红河州建成了绿色生态靓州和乡村振兴富州的发展模式,不断向外走出去。

云报文旅全媒体 实习生 张露露

责编 李沛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