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创意云南2018文博会上,5号馆作为红河特色文化产品展区,重点展示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其中红河州规模较大的建水紫陶产业公司及盘龙区优秀文化企业——滇南陶韵有限公司受邀参展。
云南陶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孝维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滇南陶韵有限公司和建水紫陶办合办的建水紫陶的发展与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作为主题,详细的论述了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邓孝维认为,建水紫陶的发展首要是传承,而传承主要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古老传承方式,这是紫陶传统技艺得以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第二种是民间传承,民间传承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现有很多典型的短期培训班、提高班和技能比赛、展览活动都在进行传承,还有民间做陶人之间的交流;第三种是艺术院校的传承,学生的文化基数较高,具有新思想和新理念,所以他们将会在高校开设建水紫陶的专业技艺课、理论课、学术课和一些建水紫陶研究方向的课程。除以上课程外,还有陶瓷的展览课程、灯光课程、市场营销课程等。邓孝维希望通过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行业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邓孝维还就发展建水紫陶的另一板块——创新,进行了论述。他把创新分为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形式上的创新,现在的市场需求已从原来的粗制滥造转变为精细化。原来顾客看中的是物美价廉,现在则追求品质。所以他认为应该在造型上用不同形式来进行创新;第二个方面是在装饰题材上进行创新,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艺术家们可以把这些资源展现在陶艺上,这就成就了建水紫陶的特色。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流行题材,比如网络流行语,可以把它放在陶器上用作装饰,这是把身边的美运用在陶艺上的一种创新;第三个方面是学习其他工艺门类的优势,例如木雕、竹雕、石雕、玉雕等行业,把陶艺和这些门类结合起来进行衍生品的开发,来丰富陶艺的品种、品类,进行多元化的创作。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态势,邓孝维也有一些看法:“第一个是大量引入文人参与,做到文化的推广。文化产品必须做到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后才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后才是价格认同。我们从文化高度来讲是重文化参与,文化理念学习思想的研究和发展。艺术这块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专业的艺术机构、美术馆、博物馆进行联展,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的传递让大家认识、了解、喜欢建水紫陶;另外一种是组织拍卖的形式,我们将会在8月26号组织全国第一场建水紫陶的拍卖会,拍卖的作品出自于建水的老中青设计师,满足不同年龄受众的喜好。之后我们也会跟国际拍卖公司合作。第二个是立足于生活、大众消费,生产受老百姓喜欢的各种陶器。总的来说一方面是提高到艺术层面,另一方面是贴近生活,走市场化道路。”
在即将成立的云南文化产业投资发展基金第一场路演上,邓孝维提出要建成红河州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将以历史老陶为背书,在老陶的基础上开发文创衍生品。此外还将在博物馆建成后成立名家智库、专家智库,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文化项目。指把精品紫陶推到北上广地区,进行文化展览;引进全国一线的书法、绘画、陶瓷等领域的艺术家到建水为建水紫陶搞艺术创作。
邓孝维认为,建水紫陶业想要进行更好、更久远的发展,必须进行转型。一方面保持建水陶的特点,特别是文化艺术的参与,坚守传统的工艺特点,其次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紧跟市场的转型,往欣赏性、提升生活品质方面去发展;最后,每个做陶的人要有自己的定位,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精,放大自己的长处。
云报文旅全媒体 实习生张露露
责编 赵家琦
审核 施颖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