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只做一条线!产品价格5680元,去年以来,接团量上升!听听科达国旅张磊怎么看云南旅游……

人物名片:张磊

▲云南科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

云南国内旅游线路产品批发的首创者,专注深耕北京华东旅游线路产品19年,超过100万人次游客通过他们玩转北京华东一线,“做旅游这件事做深、做专、做精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19年来,我们科达国旅一直以来都只做北京华东这一条线路,出境产品和国内其他线路我们都不碰,只想把这一条线路做好。”作为云南省内较大的旅游批发商,科达国旅一直以来为组团社和地接社提供优质的北京华东线路产品。过去几年他们也经历了两次阵痛,“阵痛之后,还是要思考,我们如何走下去!”

公务旅游取消 调整产品、探索散客市场

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的旅游政策与监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事关旅游的任何变化都会引发业界的思考,对于云南的业者来说,2014、2015年公务旅游取消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如何在变化中前行引起大家的反思。

这件事,也让张磊经历了职业生涯的首次阵痛,但阵痛之后,更多的是反思,在他看来,只有坚持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次阵痛是公务旅游取消,一直以来公务旅游都很热,以前我们的客人90%是公务旅游,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12000人报团走北京华东线。公务旅游取消之后,旅行社靠什么生存,大家都很迷茫,我们觉得只能走散客道路。”

通过对散客群体的摸索,科达国旅开始调整产品和线路,从设计到内容,全部都依据消费者的出行需求而改变,因此在旅游市场整体下滑的趋势下,科达国旅的接团量年年上升。

“22条”之后阵痛难免 培育市场需要优质产品支撑

3年的摸索与坚持,让张磊从心底认为,市场的培育需要优质产品做支撑,同样的道理对于正在进行市场整治的云南旅游来说,短时间内的阵痛不可避免,但足够的时间能让云南旅游再次“火”起来!

2017年4月15日,云南出台了“22条”措施,严厉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目的在于改变旅游市场乱象。一时间关于旅游购物和自费的问题变得敏感起来,张磊直言,因为不知道关于购物与自费的界定,他们直接把购物环节取消,“实际上自费部分也是一个阵痛!”

这次阵痛后,张磊好好地开始反思产品,思考如何通过优质旅游产品对市场进行引导,“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我们北京华东线的暑期产品已经做到了5680元,住的只是商务型连锁酒店,可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的接团量却上升了!”

不与产品竞价,全靠品质取胜,科达国旅始终坚持推出适合消费者的优质产品,因此不少游客从心理上就能接受科达国旅推出的中高价位的旅游产品出行,“按道理来说,暑期5680元的价格比不少出境产品还贵,但是为什么我们在整个市场并不好的情况下还有增长,我们作为批发商,应该要贴近市场,很多老百姓报了我们的团出去以后,就觉得北京华东这个线路产品真的值5680元,他们从心理上已经接受,市场已经接受。”

“我一直坚信,云南旅游市场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阵痛过后回归理性,通过一、两年广大从业人员对市场的培养,有担当的旅游企业和媒体来共同实现。”

旅行社的未来在于产品开发能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进步,这个道理可谓放之四海皆准,对于云南省内正在推广的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张磊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服务工具,但如何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才是制胜关键,而对于旅行社来说,未来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开发能力上。

“旅行社必须根据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而不单单只是解决大交通的问题,更多的是碎片化资源的掌握,这是决定旅行社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产品能力很重要。”在张磊看来,旅行社一旦掌握了碎片化资源,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开发产品,因为某一个点的碎片化可以进行小范围的产品开发,而稍加整合便能完成大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9、10、11月一直是老年人的出行高峰,相较于年轻人,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张磊坦言,“老年人出行他们希望住得舒服点、吃得有特色,因此更多的是在产品的丰富上和内容性上做文章,结合他们的特点,比如说台湾,不少老年人是有情结的,包括北京华东线,老年人更青睐的是城市观光,与年轻人偏爱休闲类型旅游不同,老年人旅游还是以城市观光和红色旅游为主。”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客群的需求,推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适时对产品进行调整和梳理,旅行社需要进行自己的发挥,“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这么不断推出适合市场发展的产品!”

后记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其作用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的旅游人见证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辉煌与彷徨,摸爬滚打的云南旅游从业者无疑也见证了产业变革的种种酸甜苦辣。因此,关于他们的声音和从业的故事,一直没有间断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云南旅游产业犹如一股春风,滋润着云岭大地,旅游从业者甚至被认为是个引以为傲的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着99世博会在昆明的举办,旅行社、酒店、导游都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旅游间接和直接从业者也急剧增多,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越来越成熟,行业准入的门槛在降低,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琳琅满目?存在即是合理?还是供过于求?云南旅游业在经历不断发展之后,行业管理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于是,一场关于云南旅游业的整治、转型、阵痛、思变、行动和理性回归的大讨论,陆续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2017年4月15日,云南省强势突击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严格贯彻落实“22条整治措施”,全省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高压整治工作。从业者都意识到,这次,绝不是走过场!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余雪彬 文 孙兵 图

制图 郭秋月

责编 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