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向民族英雄致敬。在传统佳节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云南老兵关怀计划项目办公室携手云南潘祥记工贸有限公司,为在昆近200位抗战老兵送去月饼及鲜花饼。
从2017年开始,潘祥记开始关注,关心在昆幸存的抗战老兵,并邀请部分抗战老兵进厂为员工讲抗日故事,进行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日前,记者随志愿者一起分别看望了四位抗战老兵,一份份礼盒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和挂念。
目前,昆明地区幸存抗战老兵已不足200名,且大都已年届九十多岁甚至百岁以上,70多年前,国家面临山河破碎的危局,他们挺身而出,毅然从军,顽强作战。当时,他们大都还是不满20岁的孩子……
抗战老兵段学周1927年生于云南楚雄。1944年,战争形势急迫,一边是腾冲面临失守,另一边是日本军队已经攻到贵州,当时17岁的段老刚念高中,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段老和同学们怀着满腔热血参军,立志为国杀敌。
入伍一周后,段老等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兵被选入驻印军,跟随部队去到印度训练,开始学驾驶坦克。后来抗战形势有所好转,段老们便进入驻印军汽一团,段老四天内便学会了小吉普、中吉普、大卡车三种车型的驾驶,山路、泥滑路都不在话下。
1945年6月,段老回到昆明,在昆明工校继续学习。当时的段老是典型的积极分子,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一运动”,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段老曾写出过“地火在运行,总有一天会爆发,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的激昂句子。后来,段老加入民族青年同盟,到下关苍洱中学教书,一年内便发展了600多人加入,解放后,段老担任楚雄县委组织部部长。
如今已经91岁的段老身体依然强健,摄影、麻将都是他的业余爱好。经历了烽火年代的他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
随后大家又分别看望了张克启、周正富、毕士惠三位抗战老兵。张老今年已经93岁,小时候家里穷,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帮忙干活,那时是 “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征兵政策,张老作为家里的大哥,主动担起参军的责任。1945年进入滇60军军部工兵营,到蒙自守卫机场。后到越南受降,缴了日本人的武器后从越南南定押运回中国。张老还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转业到四川绵阳,退休后回到昆明。
张老虽年事已高,但精神面貌佳,皮肤依旧很好,他笑道:“这是我的独家保养秘方,抗美援朝时条件艰苦,手上脸上都长了很多冻疮,擦什么药都不管用,结果试着擦芦荟,效果很好,这些年我每天都要用芦荟擦脸擦手。”
听了张老的“保养经”,不觉让人想到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好看”的名言。战争年代的纷飞炮火没有让张老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粗糙,而是给了他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历尽峥嵘岁月,依然内心温暖。
1923年生于四川的周老,于1939年参军进入71军88师201团炮兵连,说起战争年代的故事,95岁的周老已经不太能记清,零零散散的故事汇总到口边,变成一句叹息:“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打了太多的仗,也死了太多的人。”战争掠去无数无辜的生命,周老说:“你看经过了这么多的战争,我现在还活着,吃得饱,穿得暖就已经很幸福了……”
今年已经90岁的毕老,是宜良人,1943年参军进入滇60军182师成为一名步兵,1945年到越南受降,1948年从越南到葫芦岛参加了长春起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转业回到昆明后在昆钢工作。毕老近年来听力下降,但他每天都会坐公交车出去遛达一趟。
如今,老兵们都年事已高,行动也多有不便,但每次谈起那些峥嵘岁月,依然激情满怀。70多年前,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战,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千千万万将士为国捐躯,舍身成仁,他们的身躯早已溶入大地,化作了祖国的江河山脉,回望历史,当不忘英雄。今天,我们纪念他们缅怀他们,我们关怀依然健在的抗战老兵,是真诚的尊敬与感恩。
2017、2018、2019……关爱老兵,潘祥记一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云报文旅全媒体 肖傲 文
潘祥记供图
责编 赵家琦
审核 兰芳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