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及旅游达人建水行”打卡滇南“网红”旅游目的地,一起小火车清新游

《爸爸去哪儿》《十二道锋味》,近年来,多部综艺节目中,都出现了建水小火车的身影。一夜之间,滇南古城建水成为了“网红”旅游目的地,众多旅人、背包客慕名而来。9月20日一早,媒体及旅游达人一行搭乘小火车,穿越千年古城时光。

小火车上寻找网红拍照点

1915年5月,个碧石铁路开工,原为寸轨铁路,1970年经过改建后从寸轨转变成米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15年,昆明铁路局与建水县共同投资,对铁路沿线车站房屋进行修缮,开行建水至团山民居米轨旅游观光专列,百年铁路“重获新生”。

建水至团山民居米轨旅游观光专列从建水古城东站出发到达团山,全长约13公里。打开车窗,蓝天白云,一片翠绿的农田,简单的景致最为动人。眺望远方,村庄升起的炊烟悠悠然,目光所到之处皆是风景。“哐当哐当”,专列慢慢悠悠开过,带着浓厚的旧时代气息。在讲究效率,比拼速度的时代,这列建水小火车为乘客提供了难得的悠闲舒适。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历史,回到记忆里的旧时光。

串联起别致风景
小火车共设4个站点,从临安出发,途径双龙桥站,乡会桥站,最后到达团山民居站。沿线处处风景,每处风景又各有不同,铁路将它们串联成一体,让人静享一段难忘的古城时光。

亮眼的橘黄色车身,铁路旁的法式建筑,种种独特的元素,使建水小火车,处处透露着一股独特的法式浪漫。

 走进火车内部,木质的车厢,优雅的壁灯,飘逸的白纱窗,头顶的老式电风扇,整体布局,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复古情怀。

可选择坐古香古色的木椅硬座;也可选择坐比较舒适的沙发软座;或是坐在敞篷的观光车厢。无论坐在哪里,都可欣赏到沿途的田园风光。

刚上火车,解说员问大家:“车窗在郁郁葱葱的水生长条植物是什么?”原来这就是建水美味食材草芽。草芽生长在水里,叶露于水面,呈翠绿色,食用部分生长在泥土中与莲藕的生长类似。

旅游记者秋秋酱Ceci一上小火车就拍得不亦乐乎,找到了不少拍照点,在火车尾拍摄背影,倚靠在车窗边拍摄侧颜……她说,在律动中的火车拍出的视频特别美,每一个位置都能拍出光影大片,还不用剪辑。

临安站

临安站是整条旅游线路的起始站,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售票大厅是法式风情建筑,同时凸显了民国元素。还设有碧临屏铁路建水展厅。目前,临安站还在建造“小火车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媒体及达人一行提前半小时,在临安站闲逛一番、拍照,了解修筑米轨铁路的历程,缅怀历史,感悟文化。

双龙桥站

从临安站出发,小火车停靠的第一个站点为双龙桥站。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又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
远眺双龙桥,矗立在建水西坝的十里平川之间,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桥上原本建盖了三座飞檐式阁楼,南北两端各建两小阁,中间为三层大阁,三阁交相辉映,但北面一阁在护国战争中被焚毁,今天所见只剩两阁。

桥南端的小楼阁为重檐攒尖楼阁,檐角高翘,玲珑秀丽,造型美观。桥中间的大阁为三层坊式结构,屋顶为琉璃黄瓦,底层可通车辆。

大家被这古朴的建筑震撼,相约拍起了航拍。俯瞰视角下的双龙桥衡卧在碧绿的河流上,周围都是一片田园风光,显得无比诗意浪漫。
乡会桥站

乡会桥火车站,因乡会桥而得名,是一座法式建筑,别致的西式门窗,让车站散发着浓厚的西方文艺气息。抬头看,中式木构架和大坡屋顶,又透露着中式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车站显得与众不同。抚摸着车站老旧的砖墙,能清晰的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的历史沧桑感,这里曾是个碧石铁路的重要一站。

如今,车站凭借着特殊的氛围情调,已经成为众多青年男女拍摄婚纱写真的首选场地。

团山站

小火车第三站团山站,一行人在参观老民居的过程中,不仅惊叹于老建筑的昔日恢宏,也折服于这座边城村庄的民风淳朴。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段建鑫 刘珈彤

孟志刚 图
责编 和秀菊
审核 龚静阳 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