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怒江畔的登埂澡塘,歌声飞扬,游人如织,一年一度的澡塘盛会拉开了序幕。怒江各地傈僳族群众汇聚于此,泡温泉,唱山歌,歌颂幸福新生活,祈福来年吉祥平安,五谷丰登。
登埂温泉由许多天然露天泉眼组成,水质无色无味无杂质无污染,被国内外温泉专家称之为“秘汤顶极”。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和发展,如今的登埂澡塘会已成为怒江峡谷傈僳族群众性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盛会,上刀山下火海,射弩,荡秋千,“摆时”赛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傈僳“阔时”节外最盛大的节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与体验。
碧绿的江水边,葱郁的攀枝花下,古朴悠扬的“摆时”赛歌声醉人。福贡县石月亮乡友阿益在简易的竹棚里忙碌着,他和家人自带米、肉、油、盐、菜和炊具,已经在温泉住了一个星期了。“白天人太多,晚上去泡澡,水温刚好,人也少,最舒服了。”友阿益告诉记者,他们那里,春节前来登埂温泉泡澡,已经成为习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劳累后,来这里泡温泉水,舒展筋骨。晚上,与大家谈天说地,对歌跳舞,过个开心快乐的春节!”
踩着铺筑在山坡上的石板阶梯,步入位于江畔的会场,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锣鼓声中,高耸的刀杆下,掌管仪式的“掌师”祷告过后,三名身手矫健的傈僳男子,踏着锣鼓点,伸手握刀刃,赤脚踏刀锋,一步一刀攀向高达15米的“刀山”顶,向四周抛洒象征吉祥的糖果,人群一片欢腾。
近年来,为了方便各地群众洗浴,改善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登埂澡塘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泸水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实施完成登埂温泉澡塘改扩项目。建设了沿江步行道和防护栏,新建了16个泡池、两个旅游公厕、饮水池,开展沿江一线绿化美化工程。保护和延续傈僳传统的春浴迎春文化,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繁荣当地商贸业。
主会场和公路沿线,100多个商家在销售各种的产品,民族工艺品摊子一个连一个,特色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泸水市称杆乡堵堵洛村村民李三才带着自制的弩弓和弩箭赶了9年澡塘会。去年他在澡塘会待了一个星期,就卖了6千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多带了几把弩弓和弩箭,讨个好彩头。“这里外地游客多,价格比平时高一些。”
“今天卖出去了十多件衣服,赚了600多元呢。”村民桑南妹家的“店面”规模大,种类也十分丰富,不仅销售日用百货,还有纯手工缝制的傈僳族服饰。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她一共带了100多件衣服,大部分都卖完了。
摆时“比赛是澡塘会的重头戏,十里八乡的”摆时“爱好者纷纷前来登台表演,一展歌喉。被誉为怒江”摆时“歌后的民间艺人王波妹,年年来澡堂会,参加比赛,寻找合适的传承人学唱”摆时。
一辆接一辆的外地车涌入登埂,游客下车走进澡塘,加入欢乐的人群。作为怒江的“南大门”,泸水登埂澡塘,已成为外地游客春节到怒江旅游的第一站。来自昆明的王永志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虽然年近60岁,但他从2015年第一次参加澡堂会后,就喜欢上了这里。连续三年都来,泡澡,摄影,交友,乐此不疲。“这里天蓝水净,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人们纯朴热情,开发包容,与自然和谐相处。男女老幼,天体沐浴,坦诚相待,其乐融融。只有在这里,我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无私无欲,天地宽广,精神振奋。”王永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