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18:30—19:00,央视发现之旅《美丽家园》栏目播出了以《彝人古镇:一次美丽的邂逅》为题的专题片。片中全方位展示了精美绚丽的彝族服饰、迷人奔放的彝族歌舞、迤逦多姿的古镇风光。
寻觅彝居远近闻,新楼古态况难分
彝人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由伟光汇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是一个以彝文化为核心,并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域民俗文化、旅居休闲文化的动态博物馆,也是集人居养生、休闲体验、商贸交流、地产开发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2005年之前,楚雄几乎没有旅游资源,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困局,发展楚雄旅游,当地政府将这个重任托付给了伟光汇通。2005年4月,彝人古镇项目一期动工;2006年7月,古镇正式开放运营,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客商,也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投资者的目光;如今,彝人古镇成为了楚雄人的“城市会客厅”,也成为了拉动楚雄当地产业发展、创造居民就业的重要引擎。
彝人古镇景区功能涵盖高档别墅区、彝文化主体园区、酒吧街、大型餐饮区、住宿区、多层住宅区等。目前,住宿区包含1家星级酒店,特色民居客栈、宾馆酒店58家;大型餐饮楼60家,除了彝家饮食外,还有风味餐、特色小吃、烧烤等。商业和住宅区分离又融合的空间格局,为彝人古镇打造旅游商业综合体和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了更现实的可能。
彝风建筑群楼起,水绕花迎布局新
楚雄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彝人古镇在开发之初就把彝族文化作为古镇的灵魂,并把彝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古而不老,形似江南小镇,不仅有江南水乡的温柔,还有彝族民居的风情。
古镇的桃花溪宛如一条玉带,横贯古镇东西,桃花溪得名于《桃花源记》,寓意这里是世外桃源的理想之所。从古镇最南端牌楼到最北端德江城城门,土司府、雕楼、古戏台、风雨亭、大小牌坊、毕摩广场等多个重要景点,把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连成一线,将彝族原生态的建筑文化、村落文化、集镇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彝人部落位于彝人古镇的土司府北侧,是整个彝人古镇文化街区的核心部分,也是一座彝族文化的博物馆,生动再现了彝族原生态生活文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瓦片房、垛木房、闪片房、姑娘房、打谷场、土主庙等彝族民居建筑,体验到碾米、磨面、纺织、刺绣、婚礼等彝族原生态生活文化。
在茶花溪文化艺术主题街,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摄影、书法、绘画、刺绣作品,其中彝族刺绣品最具特色。这些作品设计巧妙,做工精良,图案纹饰融入了大量彝族创世史诗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绣娘们利用彝族服饰上的刺绣纹样,开发出挎包、手包、桌旗、车垫等多种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和艺术品。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装服饰展示着古老的民族文化,述说着悠悠的历史岁月。
古戏台边拦客酒,毕摩脚下火犁龙
一个旅游景区要吸引游客,必须以“特”取胜,彝人古镇也不例外。在这里,天天都有歌舞、月月都有节日,拦门酒、篝火晚会、祭火大典等活动形成了古镇独有的“天天火把节,夜夜长桌宴”的盛况。
“彝乡恋歌”是彝人古镇的一大特色活动,游客可以一边欣赏彝族原生态歌舞,一边品尝彝家特色美食。它通过连通的环形水上吊脚楼这一特殊用餐环境和“彝家八大碗”这一特色餐品,营造和再现了彝族人民摆设长街宴同族共聚、诚挚待客的饮食文化。游客在品尝彝家美食之余,可以欣赏中央水榭舞台上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感受听觉、味觉、视觉带来的三重享受。
祭火大典是彝人古镇倾力打造的以彝族火文化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大型实景歌舞文艺演出,是“夜夜火把节”的一个展现。每天晚上,彝人古镇毕摩文化广场的祭火大典都会在神秘悠扬的彝族乐曲中启幕,通过“祭火神”、“大刀舞”、“苏尼舞”、“老虎笙”、“大锣笙”、彝家汉子钻木取火、脚踩或嘴舔烧红的犁头等一系列民间祭祀表演,向游客多角度展示彝族自然崇拜、毕摩经演唱、彝族传统节日等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彝人古镇作为一个开放式景区,免去门票为古镇的人气聚集带来了巨大利好,越来越多途经滇西旅游环线上的游客都会考虑在楚雄停留一夜。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彝人古镇旅游人次1150万,解决近2万人的就业,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亿元。入驻商户近千家,大小客栈100多家,能接待入住5000余人,旅游商业年产值达40亿元以上,成为楚雄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报文旅全媒体 李银娟 文
图片由楚雄州旅发委提供
审核 陈大衡
责编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