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聚焦文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改革发展问题,要求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据了解,目前楚雄州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4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9处,州级65处,县(市)级280处。接下来,小楚将为大家一一盘点楚雄那些历史文物,带你触摸历史,对话千年古迹!
在姚安县城南八公里处的独树山巅,屹立着一座高三十余米的白塔,叫文峰塔。传说,姚安人才辈出,是因为有这座塔。
《姚安县志》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培植风水而建,万历四十四年(1616)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整座塔高三十余米,分九层,六方体,全塔用砖支砌,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部分组成,塔内空心,有十七级栗木十字架,供人上下攀登。1981年,文峰塔被公布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文峰塔,还得从明代说起。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广东举人杨日赞到姚安军民府任知府,在他任职期间,姚安地区很少出文人,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连进士都中不了。于是,杨知府建议在姚安县城南8公里处的独树山上造塔。老辈人传说,文峰塔建成后,便有姚安栋川北街人陶铤考中进士。
后来,晚明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出任姚安知府,在姚安这座文雅的古城里著书立说,留下了《官明宫记》、《龙山说》、《论政篇》等著作。再后来,才高博学的陶铤在任过四川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山西司郎中、大名府知府、陇右道副使、武昌兵备道等职之后,暮年归乡,又主修了《姚安府志》,著写了《读说郛》46卷,并收入《四库全书》。
还有姚安土生土长的高雪君,自幼嗜读,不分昼夜寒暑,卧则三更,起则鸡鸣,博览群书,哲学、性理、经济、医术莫不洞晓。13岁中秀才,16岁成举人,26岁经吴三桂提奏,吏部正式批准其承袭世职,任姚安军民府土同知,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之多,与顾炎武齐名。
难道,真的是因为有了文峰塔,姚安就一代代文人辈出?这个说法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历史上的姚安,的确人杰地灵,文化名人众多。李贽、陶铤、高雪君、马驷良、甘雨、赵鹤清、李士厚等一批批文官文人,证明着姚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姚安有了“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银娟 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