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陶匠】坚守初心14年,制陶人付士海的壶艺人生

编者按:历经六百多年历史的华宁陶,生生不息,窑火不灭。为深入宣传推介华宁陶,讲好华宁陶故事,我们围绕产业发展及匠人、匠心精神,走近华宁制陶人,通过深入沟通和对话,持续推出【华宁陶匠】专题,带你走进华宁制陶人的世界,深度聚焦华宁陶,感受来自手工艺人手心的温度和执着。

上一次拜访付士海是2015年,在普家营一栋土木结构的老民房里。如今看来,那应该是他工作室最热闹的时候,年纪尚轻的姑娘小伙们专心致志的做着壶嘴、壶把的拼接,外人的到来丝毫没有打扰到他们手中的细活,感觉时光宁静而悠远。那时也是产品最畅销的时候,固定请着四五个工人帮忙,产品供不应求。

走进付士海14年制陶的生涯,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波云诡谲,一如每个吹过耳畔的夏风,清淡平常。

2006年-2020年,付士海从最初的五年在陶厂里装窑、烧窑,到2011年借款购置了一个小窑、一台拉坯机,创办付仕陶艺工作室,开始了创业生涯。那个当初懵懂迷糊的少年误打误撞成长到今天,自接触华宁陶后再没有离开,14年间不舍不弃,坚守初心。

2017年,付士海注册了新公司:华宁宁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了做壶,也开始了主人盏的尝试,经过多方钻研,拥有了几款适合自己粗泥的釉色,薄薄的施釉,隐隐露出的胎体自然留痕,大方古朴的器形,纯手工制作的天然质朴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付士海制作的的手工壶,注重自然留痕的肌理又毫不刻意,沉稳内敛、纯朴雅致,陪伴了每一段陶冶清心的时光。开心做壶,不开心也做壶,浮躁做壶,安静也做壶,一个人默默的与陶泥相伴,匠人的双手在泥泞中逐渐开阔宽厚。

在时光中浮浮沉沉,2018年,付士海的工作室搬了家,原来热闹的工作室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新工作室在前所烟站一个废弃的养猪场里,旁边紧邻着的是一家养猪场。

走进空间不大的工作室,原来的功能分区依稀可见,创作、拉坯、晾坯、烧窑一应俱全,新主人四处种满了绿植、多肉,给工作室增添了不少生机。一个简单的茶室,一杯简朴的清茶,迎来送往着外来的客人。

工作室里面放着四五把已经出售的壶,每一把都是他自主设计并亲手创作的手工壶,壶身的肌理像极了原始森林里暗哑沧桑的老树皮,皮肤摩挲过的粗糙带着原始自然的粗犷、亲切自然,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付士海回忆:创业是他这14年里最艰难的时候,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刚开始自立门户的各种困扰,时时敲打着这颗年轻而坚定的初心。

谈到作品,令他不满意的就是创新不多,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太大的变化,出去学习的机会屈指可数。我却在他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读出了一个美好的前程,一个用心做事的手艺人默默走在手工创作的路上,厚积薄发、稳中有进,定能守得云开见日出。

用心用情投身于华宁陶的付士海,不善言辞,惯有的憨厚微笑,平和的语调没有太多情绪的波动,当问他最希望得到什么支持的时候,他楞了一下随即答到:做多点活动吧!再三的追问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他缓缓的摇了摇头。

从宁窑工作室出来,远远近近的,旁边养猪场的气味追着夏风钻进鼻孔,鼻腔有点酸。

来源  漫游泉乡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