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陶 李自轩独一无二的“孔雀蓝”

近几年,在云南陶器中,华宁陶的飞速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华宁陶发展离不开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这其中,74岁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自轩无疑是最重量级的角色之一。

华宁陶烧制源自县城边的碗窑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史料及历史遗存显示,明洪武年间华宁就开始在华盖山烧窑制陶,始创者是来自江西景德镇的车姓窑工。随着历史推进,车、杨、彭、张、汪、高、范等10余姓氏家族在华盖山下汇聚成碗窑村。清代,碗窑村已有大规模的陶器交易街市。改革开放后,华宁陶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7月,华宁县豪迈宣布,要打造“云南华宁国际陶都”。

华宁陶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高端手工艺还是有自己巨大的影响力

李自轩1946年1月出生在华宁碗窑村,17岁进陶器社工作,后嫁到碗窑村制陶世家汪家。传统上,当地制陶技艺传男不传女,李自轩一开始只能从事繁重的揉泥、踢盘、炒石膏等工作,盘下工作做了10多年。后来,李自轩被派到为核心工艺配釉提水的岗位,她忍不住偷偷琢磨釉彩的配制机密。相比云南其他陶器,华宁陶有两个显著特点:器型繁多,日常家用的盘碗坛罐,北京故宫、昆明金马坊等无数古建筑修复也用了华宁;陶釉彩丰富,变化万端是华宁陶又一特点。

李自轩丈夫汪培祖是汪氏陶艺传人,他们迫切感觉,应该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华宁绿白釉彩陶传承下去,并要有更多创新。曾经“偷师”的李自轩发了狠,仅有初小文化的她认真学习起了化学,她说:“我在小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化学名,得闭就拿出来背。”李自轩努力向老匠人学,连在上学的女儿也成了她的老师。时代毕竟不一样了,1980年6月,李自轩获得到广西钦州培训学习机会,孩子尚小,学习期间她收到家信忍不住都要哭一鼻子。随着时间流逝,李自轩配釉技艺渐入佳境,直到今天,她依然坚持自己配釉,在华宁陶传统釉色中创新出不少独有釉彩。

李自轩办公室里,釉料、天平以及调配所用的瓶瓶罐罐摆放在一个固定角落里,有的时候,配制工作会进行到很晚,厂区内只剩下这位七旬老者办公室透出的身影。李自轩说,投入到配制釉料的过程中,整个人都非常开心,丝毫不会觉得累,就是在创作一项难得的艺术品。每当有新釉烧制成功,她都会高兴得像个孩子。

我们进厂那天,恰逢几窑孔雀蓝艺术裂纹釉玉壶春瓶出窑,她笑着,拍着手:“快看啊快看啊,这是我几十年烧出最满意的艺术裂纹釉!”随后,老人示意大家安静,刚打开的窑门里,一窑蓝色的玉壶春瓶一排一排静静地立着,“噼噼啪啪”釉料裂变的声音传来,慢慢的,慢慢的,由强到弱,归于寂静,一切仿佛天籁。

李自轩的“孔雀蓝”釉,是自己的独门秘技

李自轩团队产出的华宁陶中,园林建筑陶是其中重要一项,她自豪地告诉我们,从省内到省外,直至东南亚,都有她家产品,她说:“我们华宁陶用在古建筑上,色泽亮丽,用很长时间也不会发暗,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工艺美术陶,又是李自轩近年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她的作品古朴雅致,翻身鲤鱼、荷叶花盘、孔雀蓝花瓶等系列作品深受藏家喜爱。

看得出她有74岁么?

认真、踏实、能吃苦,是下属们对李自轩的一致评价,只要她巡视到车间里,一方面,大家都会有些小紧张,另一方面,又觉得特别有底气。中午时分,大家都到食堂吃饭,李自轩守在大门口,招呼着每个人看贴出的通知:“大家都要认真看啊,保险的新政策,都是大家的切身利益,不明白的一定要问清楚。”

华宁陶产业近几十年经历了巨变,李自轩丈夫汪培祖在前些年病逝。一辈子没离开过华宁陶生产的李自轩现在是自己陶厂的法人,华宁陶产业中,许多已自立门户的陶人皆曾师承于她。这位74岁的董事长每天都要深入车间一线,她说,赶上华宁陶发展最好时候,一定要全力把陶艺传承下去.。

来源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