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总书记合影,这位云南人站在了C位!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

上午10时

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习近平等走到代表们中间

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相机快门按下

定格住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照片中,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党委书记余金成站在总书记身后,因身穿独龙族服饰,显得格外醒目。在此次表彰大会中,独龙江乡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余金成作为获奖单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并作了交流发言。

(余金成作交流发言)

“总书记走进我们中间,与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合影时,我刚好站在总书记身后,心里感觉特别幸福。”拨通余金成电话时,记者从语句里仍然感受到他难掩的激动和喜悦。

独龙江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千百年来,因峡谷深邃,雪山阻隔,一年有半年时光饱受封山之苦:交通滞后,物资短缺,信息闭塞,民生穷困。独龙族群众住茅草房,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狩猎捕鱼、刀耕火种、人畜混居、人背马驮……

2014年4月,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全线贯通,打开了独龙江乡冬季大门。

2018年底,独龙族整族脱贫,独龙江乡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了人马驿道,稳固的彩虹桥取代了溜索。全乡6个村委会、28个自然村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通4G网络。

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怒江大峡谷。“产业溜索”打通扶贫产品草果的“出山”之路,打通了村民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带动草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从“盼温饱、求生存”

到“盼环保、求生态”

从产业开发

到志智双扶

从旅游就业培训

到人居环境提升

再到乡风文明

……

合影的生动之处

在于这是无数人共同奋斗的缩影

一起来看看新时代文明实践

给独龙江乡带来的改变

田垄地角,驻村工作队与群众一起种草果、栽花椒、修生产路,用一项项民心工程,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农家庭院,背包工作队教群众整理内务,清洁庭院,开展火塘夜话,用“百姓话”“身边事”,谈变化、说未来,传递党的声音;社区村组,一支支农民文艺队、文艺轻骑兵用歌声、用舞蹈播撒新时代文化种子;在怒江大峡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千家万户中。

(搬迁群众学习普通话)

留住绿水青山

带来金山银山

正值草果收获季,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忙着在地里收割,一颗颗红彤彤的草果衬着村民幸福的笑脸,欢笑荡漾在绿水青山间。

2013年独龙江乡推广草果种植技术时,村民马文军带头开展种植。2019年,马文军种植的草果为他带来了10多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今年,“产业溜索”的开通,帮助当地村民打通了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节约近四分之一的成本。

像马文军一样靠吃“生态饭”过上好日子的村民,在怒江州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怒江州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州各项工作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长足发展。同时融合生态和产业发展优势,着力培育峡谷特色生态产业,如今,草果产业已成为怒江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产业。

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再到农旅结合,怒江州生态旅游产业逐步迭代升级,让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摘掉了贫困帽,奔向了小康路。

日子要好 环境要美

(傈僳族群众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周一清晨,独龙江乡孔当村肖旺当小组组长肖成东整理好家务内务,拍了照片发到环境卫生微信群,开始了每天早上 “每日一晒”卫生评比。接着他又开始挨家挨户的去检查村民的房前屋后、客厅厨房的整洁情况。

“日子要好,环境要美。”肖成东说,自己是党员,是小组环境卫生示范户,也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一有时间,他就到老乡家里聊聊村里的新鲜事,讲讲党的政策,说说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如今,独龙江乡所有村寨星期一全民大扫除,每天家家户户自觉搞好内务卫生,垃圾日常日清已成为常态。昔日住在低矮昏暗的木垛房、竹篾房,习惯了房前一群鸡、屋下几头猪生活的独龙族群众,家家户户围竹栏,种鲜花,植绿树,为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以前村民干活回来,脏衣服、脏鞋子随手挂在栏杆上、丢在庭院里。现在不一样了,去有的人家做客,进房间还要脱鞋子呢!”巴坡村村民王世荣说。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余金成介绍,通过干部包户,志愿者登门入户,从产业建设、文体活动、关怀照顾等细微处入手,做好“学回信精神、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活动,架起干群连心桥,春风化雨润民心,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让群众能接受、愿意参与、有认同,主动参与到文明实践之中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随手拍”晒出精气神

洁净的庭院,整洁的卧室,用独龙毯装扮的客厅……独龙江乡孔当村村民木安英整理完家庭内务,拍照发到村里“每日一晒”微信群。

“好日子在后头,我们还得加油干,把自己的家庭、村寨建设得更美。”木安英说,孔当村的各家户主每天都会向微信群发家庭环境、道路清扫、参加升国旗仪式等小场景,这些“随手拍”晒出精气神的“孔当经验”。如今,山上草果好,家里生活环境好,已成为孔当村民的追求。 

“‘每日一晒’,晒的是独龙族人民的文明、生产和精神变化,晒出了独龙人民的幸福生活。”余金成说,现在,独龙族群众的文明素质比以前高了,村容村貌变漂亮了,群众发展生产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46岁的江志高,马库村独都自然村人,过去住在山上,栖身竹棚,常年赤脚,结婚十多年还没有床,全家睡在火塘边。2014年,政府在山下盖起安置房,村子整体搬迁,江志高平生第一次睡上床,添置了衣柜、沙发、茶几。这几年种草果,年收入两万多元,还兼任村护林员,家里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音响、摩托车一应俱全,他还会用手机网购。“我想买个大电视,换套新音响。儿子已考取驾照,我们想再买辆‘小面包’”。

在联村干部引导下,江志高和妻子已经习惯了刷牙、叠被子、整内务。现在,每次进家门,都要换鞋呢!“不光是我们,全村人都会刷牙、换鞋了。”江志高说。

护好绿水青山

释放“生态红利”

在独龙江乡有这样一个故事听起来既好笑又欣慰。一天,一位独龙族妇女看到有人在河边乱伐薪柴,她不假思索就跑去乡森林管护站去举报。按照规定,举报妇女获得奖金100元,乱伐薪柴男子被处罚金100元。可是,事后被奖励的妇女却高兴不起来,被罚男子也哭笑不得——原来他们是夫妻关系。我们无意去考证故事的真伪,但这样的故事在独龙江乡流传,足以说明当地党委政府切实依法依规保护独龙江,当地群众已从被动到主动保护独龙江的生动实践。

“再好的政策法规,如果不落实落地就是一句空话。”余金成在独龙江工作已八年有余,他对立法定规保护独龙江生态环境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如何让已有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地而发挥作用,是当前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独龙江乡通过立规矩、定规章,全力推进良法善治。2013年1月,独龙江乡人代会审议通过了《独龙江乡规民约》。其中,对乱砍滥伐、偷捕盗猎、私挖野生药材等行为作了具体处罚的办法和给予举报者一定额度奖励的规定。2016年5月依法通过的《独龙江保护管理条例》和目前正在着手编制的《独龙江生态保护规划》,就独龙江流域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推动了独龙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

余金成说,乡党委政府正在进一步认真梳理独龙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规划等,加强与林业、农业、国土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接,切实理清各自职责。使之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实实在在转化为保护独龙江生态环境的“尚方宝剑”。

美丽乡村迎客来

五一小长假,省外游客赵志云带着家人驾车来到心仪已久的独龙江峡谷度假。启程之前,赵志云带了一大堆食品和日用品。结果到独龙江后发现什么也不缺。宁静碧蓝的独龙江,让赵志云一家玩得不亦乐乎。

“独龙江比我想象中还美丽。”赵志云说,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比想象中还美好,村容村貌、内务卫生比想象中更好。

旅游是独龙江乡的潜力产业,而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学好接待、打扫屋子、整治环境再请客。”独龙江乡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加快推进国家4A级景区创建、5A级景区升级项目建设;升级农家乐、民宿服务内容;全面推广每日一扫、每日一晒、每月一评活动,打造绿富美独龙江峡谷。

独龙江的变化

是怒江州变化的缩影

也是云岭各族儿女

牢记总书记嘱托

为更好生活奋斗的缩影

近年来,独龙江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殷切嘱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习新思想新政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文明村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引导独龙族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环境优、乡风好的新时代独龙江。

参加完表彰大会,余金成就急匆匆赶往机场。“我要赶紧回去,把这个喜讯带回独龙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传达到每一名独龙族群众心中。”余金成说。

来源 云南日报

见习编辑 李舒琪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