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让家乡的未来,《比歌里唱得还要好》!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小河淌水归大海,爱心搭起了连心桥,幸福的岁月步步高,比歌里唱得还要好......”

2月25日,茸芭莘那发布了歌曲《比歌里唱得还要好》的MV,鼓舞人心的歌词、悦耳的旋律、动人的歌声,MV中美丽的乡村、少数民族群众自信的面庞让人振奋。

普米族在全国只有4万多人,在56个兄弟民族当中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作为怒江深山走出去的歌手,茸芭莘那是云南普米族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为何会围绕怒江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组建团队创作MV《比歌里唱得还要好》,用歌声传递家乡变化,赞美家乡之美?在接受文旅头条记者专访时,茸芭莘那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认识、脱贫攻坚等方面娓娓道来。

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拾荒者

“我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歌善舞,从小我便跟着外公学习怒江大小调。”茸芭莘那告诉记者,她的外公是当地普米族文化的传承者,2006年,她唱着外公教授的普米族古歌,走上了青歌赛的舞台。

    (茸芭莘那在兰坪县大羊村走访 盛敏 摄)

“当我在全国获奖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 全村的父老乡亲们高兴地拿出普米族的苏里玛酒,通宵达旦为我祝福,第二天乡亲们醉得连活都干不了。”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访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美丽中国”的演出当中,茸芭莘那以唯一的女声独唱的形式演唱了她在青歌赛上的代表作——怒江大小调,当时,两国元首共同观看了演出。

(茸芭莘那在宁蒗县大水沟村拜访94岁故事大王曹长寿 盛敏 摄)

对于茸芭莘那而言,家乡是她的故土,更是她的精神高地。时至今日,无论她登上怎样的舞台,都不忘介绍自己是来自怒江的普米族女儿。

“2014年全国政协会联组会上,总书记来到现场跟我们一一握手,当总书记来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说:‘你在俄罗斯的表现非常好,但你要为民族文化多做贡献。’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肩上有了沉甸甸的担子。”

   (茸芭莘那在宁蒗县普米族文化研究学会 盛敏 摄)

此后,茸芭莘那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如何履好职,她一直在学习在努力。

2018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茸芭莘那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邀请了全国人口在30万以下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委员代表一起联名,建议通过国家层面加大力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且尽快开展《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工作。

(茸芭莘那在兰坪县三界村走访调研 盛敏 摄)

提案提交后,她马上联系了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不能再等了,老人们已经等不了我们了。能做多少算多少,先动起来!”她联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80后、90后的工作人员们抱定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国家图书馆立项,首先以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的普米族作为试点,并逐步面向其他人口较少民族开展此项工作。

为什么这么急?茸芭莘那心里清楚,少数民族文化中藏匿着无数人类文明的瑰宝:历史、艺术、医药、社会伦理道德.....然而,每一天,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都在消逝。

     (茸芭莘那在宁蒗县拜访马洪升老人 盛敏 摄)

没有车,她自己出资买了车开始走线;没有司机,她说服哥哥关了铺子,为她当驾驶员;没有钱,她拿出自己的积蓄,用她的话说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抢救这些文化”!

(茸芭莘那带领传承人在丽江三义机场出发到北京录音 盛敏 摄)

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民族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她陪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于2018年8月、10月、11月先后三次赴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以及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深入普米族主要聚居区,对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进行了口头传统典藏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底,工作团队行程达三万多公里,克服一切困难,完整记录了一场普米族传统婚礼,祭三角等重要民俗活动;拍摄了90多岁普米族老人曹长寿讲述的20多个普米族民间故事;采集了七位普米族口头传统的持有者和传承人在原生环境中的口述史影像;收集了大量与普米族口头传统有关的书籍、影音等资料……

她回忆到,当看到团队到来,正为普米族文化传承忧心的老人们说的话令人动容:“我们终于等到你们了,国家重视我们普米族的文化,太感谢国家,太感谢你们了!”“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毫不保留地把我们肚子里、脑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让你们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

(茸芭莘那陪同传承人录音 盛敏 摄)

除了让老人们在原生环境中记录拍摄,团队还邀请了7位普米族歌手到北京,在央广、中唱的专业录音棚、录影棚,记录下了50多首普米族传统民歌。那时,老人们需要从村里坐5个小时的车到县城,从县城4个小时的车程到市里,再从市里坐近4个小时的飞机才能到北京,首都北京是他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神圣的地方。当得知要去北京录音,朴实的老人们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去首都北京,能够去亲眼看一看天安门,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普米族的关心,这辈子都值了!”

 (茸芭莘那在宁蒗县永宁镇普米新村走访调研 盛敏 摄)

到了北京,在温度零下的录音棚里,老人们不顾疲惫轮流录音,累了就靠在旁边稍作休息。大家从没有抱怨过。

    (2020年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作培训班合影 盛敏 摄)

2018年10月,茸芭莘那向云南省委宣传部汇报了此项工作,并提出希望对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展典藏工作后,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年12月,《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立项,并由云南省非遗中心等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在茸芭莘那的助推下,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基诺族4个民族的口头传统典藏工作都已开展起来了。

 (工作组与传承人在宁蒗县永宁镇 盛敏 摄)

“坦白讲,这项工作,还是开展得太晚了。这些传统文化像碎片散落在民间,我们像拾荒者一样在捡拾碎片。”茸芭莘那感叹道。

讲好云南故事 赋予家乡山水情感与温度

目前,除了继续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的工作,持续推出带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歌曲赞美家乡,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美也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

茸芭莘那的家乡怒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截至2018年底,在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中,怒江州的贫困发生率位居首位,是“三区三州”其他地区的3至10倍。全州境内无高速公路、无航空、无铁路、无水运、无管道运输,是全国唯一的“五无”州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在全州54万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奋斗之下,怒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茸芭莘那在兰坪县土风小组座谈 盛敏 摄)

2020年新年伊始,300公里的怒江“美丽公路”通车,是中国最长国道G219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只是二级路面,但对于过去面对上面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汹涌的怒江、行车常常冒着山体滑坡、落石危险的怒江人民群众而言,这条“美丽公路”就像一道彩虹,融入到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当中。

  (茸芭莘那带传承人游览故宫 盛敏 摄)

茸芭莘那告诉记者,这首反映怒江美好新生活的歌曲《比歌里唱的还要好》MV2019年底在怒江开拍。由于“美丽公路”的建成,大大节省了时间,在10天之内完成了拍摄任务。短短十天的拍摄,让茸芭莘那止不住震撼和感动。她说,家乡怒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样的变化,茸芭莘那希望自己能够不遗余力地为家乡云南的发展鼓与呼,用歌声传递家乡变化,赞美家乡之美。

(茸芭莘那在宁蒗县牛窝子村采访 盛敏 摄)

茸芭莘那认为,如今包括怒江在内的云南16个州市都实现了脱贫,云南省提出的文化强省、文化润滇,民族文化是其中强劲的驱动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此外,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出天然的影棚,门类众多的非遗传承能够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业态,而隐藏在民间的诸多动人的故事也是优质的文艺创作题材......

(茸芭莘那在丽江收集普米族资料  盛敏 摄)

茸芭莘那倡议云南的文艺工作者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用文化自觉将云南的文化潜力转化了文化实力,从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茸芭莘那看来,放眼全国,有非常多优秀的、将民族文化打造为世界品牌的案例,这样的案例的输出,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事实证明,提炼文化内涵、讲好云南故事、促进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茸芭莘那与传承人在录音  盛敏 摄)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多立足家乡,多创作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用这些作品讲好云南故事,赋予云南山水情感和温度。让更多人通过文艺作品了解不一样的云南,为2035年文化强国建设交上属于自己的合格答卷。”茸芭莘那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