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的胜利!德宏州14.91万人实现脱贫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孙思漫 文/图)7月31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德宏州专场在昆明召开。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德宏州4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1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91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05%下降至0.31%,4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蚕桑产业带动居民脱贫

中共德宏州委书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刚表示,为了做实产业扶贫这篇文章,德宏州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5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22亿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1182家,实现了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德宏州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蚕桑、咖啡、坚果、肉牛、烟草、粮食、蔗糖、茶叶、果蔬、中药材等10个农业重点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陇川县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小蚕共育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带动2169户8000余人增收致富。2019年共发放小蚕16587张,收购鲜茧670.2吨,售茧收入2528.6万元,农户通过种桑养蚕每亩增收3000余元,户均增收5700余元,让蚕桑产业再次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个‘鸟点’一种明星鸟” 网红犀鸟助力“观鸟”致富

盈江县抵边村寨石梯村用足用好“中国犀鸟谷”的自然优势,大力培育“观鸟”产业,使昔日的“狩猎人”变“护鸟员”,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德宏路径”,为区域性扶贫和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提供了“德宏模式”。石梯村有400多种鸟,国内仅有的5种犀鸟在这里就有3种,还有灰孔雀雉、林雕鸮等珍稀鸟。

石梯村到现在一共建了45个鸟类监测点,30个人当上了“鸟导”,20户人家开起了旅馆,25个年轻人考了驾照、买了车。2017年以来,石梯村年均接待各地观鸟人2万人次,村民为观鸟人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在观鸟协会的管理下,每次可获得服务费200元至1500元不等,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2016年4月,中国鸟网授予盈江“中国观鸟基地”殊荣。现在,盈江县按照“一个‘鸟点’一种明星鸟”的思路,建成双角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各具特色的“鸟点”,建成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太平石梯、铜壁关、那邦、支那等12条经典观鸟路线,农家客栈200余间,有农民“鸟导”200多人,都能熟练辨别150多种鸟类,“观鸟”“鸟导”等这些新兴名词已成为盈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职业。

打造特色民族村寨 传统、特色产业结合发展产业扶贫

在脱贫攻坚的推进中,德宏州把青浦区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做法借鉴过来,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项目带动,将盈江县铜壁关乡的大小浪速打造成了“百花谷”“百鸟寨”,将陇川县户撒乡的坪山村中寨村民小组打造成傈僳特色村,将芒市回贤村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上海的帮扶,德宏州结合各县的实际,打造了一批特色民族村寨,这些特色村寨的打造也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这几年,德宏州围绕粮食、蔗糖、茶叶、咖啡等传统产业,发展烟草、蚕桑、果蔬、畜牧等特色产业实施了14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3万多户1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2019年,德宏州种植甘蔗85.9万亩,种植面积全省第二,单产德宏排在全省第一,发展茶叶产业、烟叶、蚕桑产业、坚果等,带动建档立卡户共同脱贫致富。

赵刚介绍,德宏州现在建有10座糖厂,是云南省内第一家全产业链开发蔗糖产业的州,还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同时建有云南省规模最大、链条最长的丝绸全产业链产业园。未来,德宏州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德宏生态环境保护“十个标志性战役”,探索开展中缅生态环境保护跨境合作,抓实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让全州各族人民在“生态德宏”建设中不断增强满足感。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