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 ——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发言集萃

9月13日,省政协依托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工作室平台,在昆明召集部分省政协委员和省民族学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会上,7位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和省民族学会有关同志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深入交流了心得体会。

(省民族学会会长 郭秀文)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我认为是云南民族工作又一个春天到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十二个“必须”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遵循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既遵循了我们党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的方针,以及民族工作政治上的平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比如:三美、三离不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石榴籽”理论,“交往交流交融”理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理论,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更加凸显这一理论。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总结历史和传承历史,并根据新时代提出新的民族工作理论,是我们党今后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与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守望。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都需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特别是做民族工作的同志,一定坚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工作思想。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学会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共筑少数民族群众精神家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省政协委员、省民族学会布朗族研究会会长 胡明学)

在8月27日至28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政治性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水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工作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深刻阐述了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性是我们要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认识少数民族,怎样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性是全面、深刻、详实地把如何开展好民族工作讲透彻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理清了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理清了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与任用问题,指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民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讲清了正确处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问题,指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省民族学会景颇族研究会会长 祁德川)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重点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动员全体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在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完善乡村发展政策体系,推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大跨越。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作,发动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中,不断总结百年来党领导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现代文明教育,全面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

(省民族学会彝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宇东)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有9点体会:

一、多元一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二、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和魂,鲜明指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密码”,也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四个共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四、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五、特殊历史方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六、民族团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

七、“五观五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归属。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五个认同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八、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各民族人民,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牢记嘱托、奋力攻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事实已经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没少;事实还将继续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会让一个民族掉队。

九、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昆明市政协委员、省民族学会傣族研究会副会长 罕燕)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稍早几天的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初步学习,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这一重要判断,有了粗浅的认识。我出生和成长在边疆民族地区,在省民族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民族工作部门工作,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遵循。云南是多民族省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包括各少数民族,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我省各民族的关心和边疆发展的挂念。沧源阿瓦山及边境村我多次去过,认识那里不少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群众。1934年佤族,傣族,汉族,拉祜族等边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取得了班洪抗英斗争的伟大胜利。1936年中英第二次会勘中缅南段边界时,佤族首领发布了《告祖国同胞书》,佤族、傣族同胞积极参与勘界工作,维护领土主权。彰显了云南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转变,升华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可。那里社会发生的巨变,充分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充分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民族工作一员,要感恩奋进,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工作当中。

(省民族学会苗族研究会副会长 朱佶丽)

通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温暖”。云南苗族总人口有120万,在8个沿边州市有近80万,文山州和红河州就有近70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展望未来时倍感温暖,倍感暖心。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落脚点,在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基础上,明确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各民族团结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这些讲话内容,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中央的民族工作,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不仅让老百姓对共同富裕充满信心,还倍感国家的安全、团结和稳定,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展望未来时倍感暖心,也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对困难和挑战充满了暖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增强五个认同的基础上,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使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这些讲话内容,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在面对当前疫情挑战和今后的国际形势变换之时,时刻感受到因为身后有党中央这个“红太阳”,云南边疆人民自带暖阳,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当前各种困难险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云南大力发展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无比牢固,让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人才和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的讲话,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更加暖人,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的指导性,一方面增强了长期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工作的各类人才和干部队伍的信心,另一方面提升了对他们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这些都对云南今后的人才培养和干部任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和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和重视。

(省民族学会秘书长 李倩云)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9月2日,省民族学会参加省政协民宗委组织的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和专家到宁洱县民族团结誓词碑上了一堂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课,深受教育和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如何汇聚全民族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省民族学会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省民族学会是团结联系云南各族人民的社会团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学会的宣传阵地,发挥好联系各民族同胞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好各民族研究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体学习、各研究会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各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自觉性,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标准去努力,以此服务好、指导好25个民族研究会,引领各民族研究会做好各项工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好平台,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提高做好学会工作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开展好学术研究,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和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 云南政协报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