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致敬榜样】界碑下35年的坚守,红河州文旅局致敬“草根卫士”杨天才

编者按:“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说服。”榜样,是我们一生中每个阶段都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时刻要求全体党员以先进典型为镜,明确努力方向,严格自警自励,把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道德境界。

为全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文旅队伍,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以“红河文旅”、“文旅头条”等新媒体矩阵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敬榜样”系列专稿,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介绍杨家训、杨天才、白福等红河州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展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彰显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州文旅系统党员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见贤思齐、担当作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敬榜样”系列稿件(二)

界碑下35年的坚守——“草根卫士”杨天才

人物名片:杨天才,汉族,河口县桥头乡人。1979年5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月至今任边境外事界务员。杨天才3次获省级表彰,4次被评为红河州优秀外事界务员,11次被县、乡两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6月被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人社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戍边英模”称号,并在北京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6年7月,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天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做界务员有三十多年了,以前巡界没有路,要靠镰刀砍出一条来,现在的路都可以跑汽车了。”走在巡查界碑的山路上,杨天才回忆着过去。今年65岁的杨天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笑容腼腆,时常穿着迷彩服,他不是军人,而是河口县桥头乡簿竹箐村新店小组的一名界务员。自1984年任边境界务员以来,杨天才35年如一日在边境线上巡视,守护着祖国的南大门。

一声允诺,35年无悔巡界路

1984年,在薄竹菁村新店小组,硝烟散去不久,牺牲在边境的烈士长眠于此,坟头冷风呼啸而过。大概在同年的1月份,曾担任民兵连副指导员的村民杨天才家来了一位特殊客人——河口县外事办主任杨文德。杨文德希望他担负起桥头乡外事界务员的责任,因为他是“老兵”,是火线入党、战火淬炼过的中国共产党员。当时,30岁的杨天才点头应下了。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远离这个村子,当起了没有编制、酬劳微薄的外事界务员。

“20多年前,我要走15公里,有10多个界碑,现在好多了。”河口县桥头乡15公里的巡界路,一个往返就是两三天,杨天才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泉水,休息的时候就借宿在边民棚屋里。中越边境线林深路陡,林中蚊虫肆虐,再加上潮湿闷热环境,每到雨季,杂草疯长,巡界之路要靠他手中的镰刀一点点砍出来,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

每到一个界碑处,他都用镰刀割去周边杂草,又仔细擦去界碑上的泥痕,并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做好详细记录。这些年,界务员人数增加了不少,杨天才负责的巡查范围从原来的15公里缩减到了5公里。

“只要做好‘看、听、讲、问’四字要诀就能巡好边界。”常年的积累,杨天才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巡界方法。他所负责的界碑总是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周边的杂草常常被他修理铲除,因此他被边民们称为边境线上的“草根卫士”。

多年的巡界,让杨天才对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更难以割舍对界碑的牵挂。“界碑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我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像朋友一样爱护它,要用生命守护它。”杨天才当年的一声允诺,已不单是守望这片国土,还有守护这片土地上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土地,我活着就要守好”

每一个巡查界碑的清晨,杨天才告别妻儿,便独自上路。其实当年没有路,因为他走得多了,界碑与界碑之间才有了条小毛路。

1986年6月的一天,杨天才在巡查中路过一片草地时,脚下突然传来一声轻响,凭借着多年的民兵经历,杨天才知道,自己这是踩到地雷了。“我当时心脏咚咚直跳,冷汗直冒。看了一眼地形,左前方有一个两米多的坎,我收脚同时向坎下面猛扑,人还没落地,轰的一声地雷就炸了,落了我一身的土。”杨天才说,幸亏当年的战友教过他怎么做,不然他的腿肯定废了,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这次惊险过去没两个月,杨天才便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6年8月,在137号界碑附近,杨天才从近四米高的山崖上跌落,凭着毅力,他用了很长时间才抓住藤条爬上来,至今他的小腿上还留着明显的伤疤。回忆这些往事,杨天才总是爽朗一笑。

踩到地雷回家的当天,杨天才没敢跟妻子何兴珍说,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告诉她的。当时妻子问他:“你不要命了,我跟两个孩子怎么办?”杨天才沉默了,他觉得:“这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土地,他活着就一定要守护好。”

不论经历怎样的艰险,杨天才从没有动摇过巡界的决心。他在战争中见证了老百姓的疾苦、目睹了战友的牺牲、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更深知边疆老百姓向往和平稳定的生活。其实早在战争结束后杨天才面临两个决择: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工作,或是驻守边疆。最终,杨天才决定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边界线上的安宁,当好一名普通的外事界务员。

就这样,自卫还击战获过三等功的杨天才,在外事界务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三十多年里,杨天才的兄弟姐妹走出村子,在乡政府、信用社、教育等领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杨天才选择了自己的使命:留下务农,守望国门。

“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只要人民需要,再苦再难我都会继续守下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边贸日益繁荣,新的考验摆在了杨天才面前。边境上走私、贩毒、拐卖妇女的犯罪行为屡屡出现。

“有走私的人员被我撞见了,要给我十几万元,让我不要说出去,他们甚至威胁过我,但我没答应,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老兵,战场上冲锋我都不怕,还能被他们吓退不成,界务员的工作必须要有人做,这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我不能走。”也曾有贩毒人员试图收买他,开出的价码是20万,这比当时杨天才巡边十年的补助都要多,然而他不为所动。“我不能收这个钱”杨天才很坚决。

三十多年来,杨天才协助边防派出所成功破获过贩卖毒品、走私黄金和拐卖妇女案42件,调解边民矛盾纠纷无数,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牛、马等牲畜300多头。他用忠诚守卫着祖国南大门的一方水土。除了惊心动魄的遭遇与斗智斗勇,界务员这份工作还意味着更多责任。

在杨天才的责任区内,他决不允许出现盗木、盗猎或者乱砍乱伐的情况发生。有时老百姓为了找柴火,到边境上砍几颗小树,他也语重心长地劝阻。

一次杨天才巡山归来,突然发现一处起火点,几十平米的杂草垫即将烧完,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脱下衣服围着起火点扑救。通过努力,他终于将火势控制。这时他的两只手已被烧起了水泡,脚上的胶鞋也烧软了。“没有引起火灾,这是最重要的。”在杨天才负责的界段内,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界务员的报酬很微薄。“一开始是36元,后来涨到一两百元,最近两年上涨到每月500元。”直到今天,杨天才居住的还是60年代由仓库改建而成的老屋,墙上依稀可见当年的红色标语,屋里桌凳早已残破不齐。白天如不开灯,屋内会显得有些幽暗,地面在雨季还会变得湿滑。但杨天才对这些物质方面的待遇并不在意,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三十多年来,和他一起巡边的队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还一直坚守。35年如一日,他始终抱着一颗对党的无比赤诚之心和对巡边护边事业难以割舍的情怀坚守在此,以每天看似寻常的工作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付出总会有回报。2014年,杨天才被评为“全国十佳卫国戍边英模”。2016年7月1日,在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至今,在他家中最显眼的位置还挂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他时的照片。

“能干一年干好一年,能干一天干好一天。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只要人民需要,再苦再难我都会继续干下去,守好界碑!”杨天才的默默坚守是对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作出的无声誓言,看好国门、守边戍边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具体实践。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赵雄 整理

责编 章胜秋

审核 孟鹏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