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艺术小镇:延续传统风貌 提升气质颜值

苍山近,洱海清,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岸芷汀兰,渔舟唱晚。得天独厚者,莫过于双廊。

双廊,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东北端,因“双曲”(萝莳曲、莲花曲)环抱“双岛”(南诏风情岛、玉几岛)而得名。双廊面朝苍山洱海,背靠鸡足山,风光旖旎,素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的美誉。双廊镇国土面积218.28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人,共有7个村委会,其中4个村委会沿19.8公里海岸线珠状分布。双廊镇在2003年被评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辖区内的双廊村和大建旁村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9月双廊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并命名为“双廊艺术小镇”。

白族渔村古镇保存完好

双廊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渔村古镇,白族渔村风貌保存完好,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有玉几岛、岛依旁半岛、南诏风情岛、萝莳曲、莲花曲等岛屿和海湾;有红山庙、正觉寺、飞燕寺、魁星阁、玉波阁等历史文物古迹;有别具情趣的婚丧习俗、民族节日、本主文化、造船世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导演张扬、画家沈建华以及赵青、八旬等在地艺术家,是电影《五朵金花》、《心花怒放》和《好想好想爱上你》等影视片的主要选景拍摄地。双廊山美水秀,气候宜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真正验证了“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谈。

目前,双廊镇共有客栈、餐饮等经营户589户,其中,客栈经营户393户;餐饮经营户196户。2018年,双廊镇累计接待游客159.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93亿元。2019年1月至10月,双廊镇累计接待游客190.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4亿元。

以艺术为“魂”,助推双廊旅游转型升级

为确保艺术小镇巩固提升工作取得实效,双廊镇在传统风貌保护和传承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点、线、面、体”立体式环境风貌整治格局,提升“气质”“颜值”。着力打造重要景观节点,实施北入口牌坊、北游客服务中心、高品质花园式观景平台等建设项目,提升双廊“门面”,推动人居环境和旅游品质提质升级。紧紧围绕双廊民族文化街和国道G348线这两条主线,实施路面恢复提升和景观绿化工程,实现整体风貌提升。按照“一藏、二挡、三绿、四美、五拆”的原则,持续推进屋顶风貌整治,提升双廊“脸面”。完成490户经营户风貌整改提升,拆除临时构筑物9138平方米,整改全坡瓦屋面1753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31543平方米,打造风貌整治示范户,实现环境风貌与自然人文统一协调、相得益彰,重现双廊千年古渔村的古朴、质朴和淳朴。实施主街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及墙体绿化工程,对主街两侧建筑立面进行墙体绿化、踏步整改、路灯亮化、门牌店匾整改,使整体风貌立体观瞻效果明显,实现双廊“旧貌换新颜”。

        同时,双廊镇在现有艺术业态和布局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双廊本土民俗、文物等特色文化资源,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开发接地气、形态美、有故事的双廊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双廊文艺范,丰富小电影、微视频等宣传载体,拓展延伸文化艺术产业链,打造集艺术家引入、艺术形态展示、艺术产品推介、艺术活动举办等艺术内容于一体的艺术小镇。做好餐饮客栈服务业的“加减法”,逐步淘汰低品质餐饮客栈,鼓励餐饮客栈融入艺术元素,打造艺术空间和艺术主题餐饮客栈,推动餐饮客栈减量提质和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文化创意为依托,初步形成渔船工艺品、农民画、白族刺绣、白族扎染等双廊特色旅游文创产品。盘活古戏台、魁星阁、原双廊完小等文化资源,让文化活起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实现文化、艺术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国际旅游交易会,双廊展区以“双廊艺术小镇”为主题,通过文化艺术引领,融合双廊白族渔村、“苍洱风光第一镇”自然山水、白族民族文化、特色客栈、“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元素,重点对杨丽萍主题艺术品、张杨《双廊双廊》微电影、沈见华白族农民画社作品等艺术作品和白族造船、刺绣、扎染、竹编摇篮等非物质文化进行展示,积极营造艺术氛围浓郁的展示空间。同时,展会现场将布设自助查询机,游客可自行点击了解双廊旅游相关情况,同时将发放《双廊旅游攻略》、《双廊白族古渔村专著》、《双廊古渔村画册》等宣传资料,让广大游客更深入的了解双廊。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罗霞整理 

双廊艺术小镇提供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