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博会】私人定制,让西畴绣娘手作飞进上海潮人衣橱

天青色为底的手包,粉色、浅绿、橘黄的丝线细腻地绣着云朵、蝴蝶,在夏天看去十分清凉,这样 的小清新刺绣手作,出自西畴绣娘们的手中,“这叫破线绣,本是汉绣的技艺,我们把它也融入到了作品中。”常禹香介绍道,在一旁,还有带着苗绣、壮绣元素的手包和背包。她是云南千之刺绣文化有限 公司总经理,与其他刺绣非遗传承人亲自上阵开公司不一样,她并不会刺绣,而是更像西畴刺绣的经纪 人。通过私人定制,她将这样的刺绣手包,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直送进那些追求个性表达的潮人衣橱。

给传统技艺找个时尚载体

“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是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的写照。兴街传统手工刺绣有据可 考的历史起源于清朝末年间的缎面平绣,绣品主要有门帘、头巾、背带、围裙、衣物、鞋帽等。民国时 期,随着绣品工艺的发展,绸缎平面刺绣逐渐演变为布料手工立体刺绣,就是今天兴街镇最出名的泡花 刺绣。 常禹香是西畴本地人,到昆明读大学时,注意到不少来云南旅游的外国游客对民族风情的东西 特别感兴趣,这让她想起了家乡的刺绣背带。那本是西畴当地人家用来被孩子的,不过上面精细的刺绣 让它成了一幅艺术品。2000年开始,她将家乡的刺绣、绣片带出去卖。

“开始我们主要卖带有民族刺绣的衣裙,但是后来发现不是很好卖。因为纯传统民族的东西,客人 买回去不是很好搭配。”常禹香说。她面对的是不少传统民族手工艺品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 民族手工艺品越来越受喜爱,但另一方面是真正打开市场的困难,卖得出货,拢得回客。 

在当地政府对文创企业的扶持措施下,常禹香前往云南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等学校参加培 训。在课堂上,她茅塞顿开:传统技艺需要时尚载体,通过市场化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于是,她开始 尝试在手包、衣服上加入壮绣、苗绣的元素,逐渐收获了自己的一众粉丝。   

 

定制+口碑让西畴刺绣走得更远 

如今,“千之刺绣”旗下的400多绣娘,分布在文山州各县,其中以西畴为主。“我们主推私人定制 ,接到订单后就交给绣娘。”常禹香解释说,在这行17年的积累,让她有了不少热爱刺绣、且信任她的 顾客群,这其中多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商业、时尚界人士,“民族刺绣的应用,让他们可以表达自 己的与众不同。”一般他们会提前几个月告诉常禹香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包,或是衣服来参加活动,而常 禹香会根据活动主题,以及客人的特质来考虑加入什么样的刺绣,加在哪里。定下设计方案后,她将订 单交给绣娘们。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她扶持起了多个由绣娘带头人组成的工作室,带领并管理绣娘,监控质量。

这样的定制虽然工序繁杂,产品价格也十分昂贵,有的一个包就需要两三千元。但私人定制为她聚 集起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客户群,并通过口口相传,数量稳步上升。据常禹香介绍,去年,公司产值达到 170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两千万元。

 

目前,常禹香正在全力筹建刺绣文化产业园区。这个座落在西畴县兴街的产业园区投资将近1.2亿元 ,园区占地560亩,主题区占地53亩。这个预计在明年完工的产业园内,有刺绣博物馆、刺绣主题酒店、 刺绣文化长廊、刺绣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刺绣休闲体验区、刺绣文化主题公园等。“我们将引进国内做 得好的手工艺人来园区内做工作室,对刺绣感兴趣的人可以来这里学习,我们也正在向上海工艺美术学 院争取,能给予我们人才支持,到这里来培养人才。”常禹香说。

云报全媒体 杨茜

责编 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