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主流媒体绿行普洱暨知名摄影家行摄普洱活动进入第四天,来到普洱西盟县。这里是云南省佤族聚居边境县,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生态传统宗教活动,拉木鼓、祭龙摩爷,这些就是其中的重要活动。
这里还有一场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是根据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神话传说、农事节祭、民风民俗等内容精心创作的剧目。
走进普洱最具神秘色彩的景区
“龙摩爷”是位于勐梭龙潭深处的一处充满神秘气氛的原始宗教祭祀圣地。这里林幽草密,常年云雾缭绕,幽深的谷底树梢和悬崖峭壁上悬挂着无数水牛头骨和岁月沧桑的“人头桩”。世代居住在阿佤山上的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自古以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日积月累,这块圣地已供奉3000多具作为“牺牲”的牛头。
“龙摩爷”是佤语,意为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阿佤用吉祥物——牛头祭祀龙摩爷,久而久之龙摩爷便成了阿佤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圣地,人们只要在龙摩爷的牛头桩上挂上麻线,便与神灵有了自然的联系,一年中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遇到凶险时,会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挂线时若是诚心的许下心愿,神灵会帮助实现。
若是做了坏事,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其实这是一种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阿佤人还把小鸟当做神灵与人类联系的天使,在生产生活中,每当人们看到受伤或生病的小鸟,都会带回去进行医治,待其痊愈后,再放回神灵的聚集地——龙摩爷,其实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走入“龙摩爷”,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极具震撼力的牛头,无形中给“龙摩爷”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西盟有一场走心的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
白天在西盟游览景区,木鼓舞、甩发舞、竹竿舞、木拉舞等。
晚上还有一场重头戏——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佤部落》是根据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神话传说、农事节祭、民风民俗等内容精心创作的剧目,由《佤山韵》、《佤山魂》、《佤山美》、《佤山情》四个篇章和尾声《阿佤人民唱新歌》组成,生动地再现了阿佤人从原始社会走来,满怀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期盼和崇拜,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产生活状态,集中展现出阿佤文化古老神秘、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世人揭开了阿佤山和佤文化的神秘面纱。
佤族汉子的《刀舞》、《木鼓舞》,展现佤族人祭祀的《剽牛祭祀舞》及佤族姑娘的《甩发舞》等精彩片段接连上演,舂米、摔跤、篝火等佤族人日常生活情节穿插其中。最后以一曲观众耳熟能详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为演出划上了精彩句号。
看完演出,怎么能少了亲自体验呢?在江三木洛剧院广场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与佤族姑娘小伙一起跳佤族舞蹈、唱佤族民歌、喝阿佤水酒,尽情歌唱、尽兴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