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2亿元建起这座民居酒店,缩影一部建水传统文化画卷

亘古不变的月光从天上倾泻下来将和院笼罩,这是一座位于建水县广慈湖畔,一进三院的清代古式民居,它虽处于闹市,却兀自静静盛开。这座历时五年完成的中国最大剑川木雕群,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礼文化与建水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与诗意。

传统与现代,内外兼修

踏入和院,仿佛与身后的闹市隔开了。和院共有三处院落,分别为一号院“醉花阴”、二号院“定风波”和三号院“瑶台曲”,它们各具特色,除了都是被三层小楼围绕成院之外,院中景致却各有不同。“醉花阴”院中有池,池上架桥,四周花木回环;“定风波”以得水为上,院中碧水潺潺,水中伺有吉物,鱼游惊起涟漪,阖院树花置石,穿池堆山,精美绝伦;“瑶台曲”中设有戏台,台下宽敞开阔足以容纳多人观戏听曲,能够想象当建水小调在台上开唱之时,有风有酒、有歌有弦,是何等悠然自得。

除了精致的庭院景色,门框上巧夺天工的木雕图案也在诉说着那些历史的记忆。和院所有建筑的木雕工艺都是剑川匠人们现场手工雕琢的,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的美誉,木雕师人数之多技艺之高,均为云南一冠,云南省内许多有名的建筑均出自剑川木师之手。他们一刀一凿,让木头层层镂空,让木头变得灵动、错落有致,用心血和技艺打造着和院的每一处木雕工艺品。和院的雕花,也有许多寓意,比如孔雀与牡丹相配,象征着美丽、美满的爱情,象征着家庭幸福、富贵,有神圣、吉祥、喜庆的美好寓意,再加上锦鸡飞舞,取锦鸡的“锦”字,再加上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便组成了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和院仿古的建筑以及四处充满古风的细节,令人仿佛穿越回那段遥远的岁月,而屋内现代化的设施又将人拉回了现实,简单充满细节感的室内装饰,科技感十足的家居设施,在和院体验古色古香的韵致同时又兼具了生活上的便利,让人不禁赞叹起这个投资1.2亿元人民币来打造的和院在各方面设计上的精妙,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和院的创建者陈国庆的精心打造。

和院的存在,是一种可以延续的财富 

清末年间,南京陈姓人氏携兄弟三人前往建水县曲江镇附近收取田租,因感当地民风淳朴,机缘巧合定居于此。后来陈氏一族的后人在为官、经商上人才辈出,因此族人们不乏学识渊博之士,还积累了不少财富并为善一方。

建水名商陈国庆系陈氏第四代家族传人,也是和院的创建者,因为祖上渊源,和院的整体建筑风格中,除了可以窥见浓郁的滇南文化风骨外,还具备南京传统宅第特色。陈国庆期望通过和院来实现除了金钱以外的人生价值,打造一个能够传承建水传统文化、延续家族精神的院落。用“和”来命名院落,是因为陈国庆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而“和”正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和院就是一座以儒家思想为指引,坚持“家”、“和”文化的院落。他希望经过岁月的沉淀,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之后,和院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家族精神能够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和院除了有可以给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经济价值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它的收藏价值以及观赏价值。陈国庆说:“我想能够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不仅仅只局限在金钱这个范畴,这笔财富应该是厚重的、无价的,和院从设计到建设都用了很多心血在其中,它可以说是一个微型博物馆,记载着一些关于建水以及当地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它保存完好的条件下,希望一百年以后,当人们看见和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会从中了解到建水的历史与文化并铭记于心。”除此之外,和院还会不定期举办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涉及陶艺、插花、香道、戏曲、绘画等内容,并向公众开放,欢迎所有对建水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到和院,与和院一起感受过往,体验建水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邓诗佳 文  徐雁 图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