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曾经的白墙青瓦渐渐被清一色的钢筋水泥代替,楼层建筑越盖越高可始终缺了一丝烟火味。见惯了城市紧密相连的高楼大厦,宿在自带一方庭院的建筑里,露天温泉与景色融为一体,让疲倦的身心得到安放。
都说弥勒温泉是“一个酒店半座城,半个城市是温泉”。弥勒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质绝佳,因其属于低矿碳酸泉,水温适宜,舒适度不言而喻,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滋养出一座天生的温泉之城。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里,这座美丽的温泉城总是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给这座原本就充满生机的城市增加了些许热闹景象。喜乐院便坐落在这座天生的温泉之城中。
如今的高楼林立,让人更加怀念以前的居住环境,没有高耸入云的遮挡,只有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院子作为典型的中国式居住形态,是国人“居”文化的衍生,这与自古至今老人们一直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精神不谋而合。
白墙青瓦、木门铜锁构成了弥勒喜乐院给人的第一印象,中式庭院强调天人结合、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布局精妙,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生活体验。这个院子特别之处在于具有表象之外的意境美,不仅入住体验感极佳,更有了人和院子的与心交融。
喜乐院分南北两院,共30间房,六种户型,公共面积近千平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南院以中医药养生、书、咖啡和茶为元素;北院以画廊和红酒吧为元素。
楼上楼下的走廊上,挂着主人收藏的字画,清代状元袁嘉谷的书法真迹静静挂在墙上,百年光影斑驳静谧了当下的时光。透过二楼的窗棂,可以看到一座仿建的石牌坊,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关于弥勒市另一个文化名人——钱王王炽的往事。只不过,此刻站在窗边,在史书上看到的历史脉络莫名清晰起来,袁老先生和曾经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王炽,上个世纪在昆明翠湖边的际会,历历浮现在眼前。
在这里可以致敬过去,有袁嘉谷、王炽等的手书真迹;在这里可以欣赏当下,有书法家欧阳中石、赵翼荣、王献生、寇子皓等的作品,有油画家唐志冈、陈流、高翔、段玉海、陈玲洁、白实、张志明等的作品;在这里还可以观想未来,一壶清茶或一杯咖啡,远眺青山绿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何洁蕊 整理
喜乐院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代基凯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