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云南2017文博会开展的这5天,来自维西的傈僳族大叔余春华收获颇丰。他带来的起本、吉资(音)等维西乡间的民族乐器,让观众大开眼界。“闻所未闻”的民族乐器带来的好奇让更多人想要走近“维西”。这让他感到欣慰,“付出渐渐得到认可”。
一把起本的售价是600元,一把吉资的售价是200元。开始两天,对这些民族乐器感兴趣的观众很多,但“买的人少”,到后面三天,随着新闻媒体的宣传、观展人数的增加,销售情况渐入佳境。“参展这几天,维西傈僳族的传统乐器起本、吉资、句律和傈僳族的花腊裱这四种产品卖得最好。订单暂时还没有,但对我们传统民族乐器、服饰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有一些。”
在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弹奏起本是上百年的文化传统,“聚会、办喜事、过节的时候就演奏起本,边弹边跳”,在余春华看来,没有什么比起本更能表达心中的愉悦。然而,近年来,这样承载着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的乐器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有五十多岁的老艺人会弹奏本土的民族乐器”,会制作、会调音的更是凤毛麟角。
意识到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可能面临失传,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带着传承的责任,余春华所在的维西安发乡村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公司的成立为老手艺人增加了收入,带动更多人学习制作民族乐器。
“我们找到做乐器二三十年的老艺人,从木头到乐器,一步步把我们的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制作一把起本,需要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首先,木头要选本地品相好的岩槡树、楸木,晾晒一年的木头才能用来做起本,“不变形”。接着,把木头中间挖空,“这一步很关键,挖得太深音色沉,太浅音色出不来,要不深不浅。”余春华介绍。最后,给做好的木头盖上冷杉木,拉上弦子才可。
起步阶段最为艰难,公司刚刚成立两个月,已经生产了一批民族服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当下,余春华想要把当地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推出去。“文博会是一次很好的推广机会”。
本次文博会销售的好势头给了余春华信心。余春华也在与其他参展商的交流中,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构想:“民族乐器很多人没见过,不会弹,也就没有购买的欲望。但是我们可以把民族乐器做成小的旅游商品,可以装饰、可以使用。”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龚静阳文 图
责编 刘赛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