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防护两不误 红河州在建文旅项目“红河书院”复工

伴随着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工人们戴着口罩,拿着扫帚、铁锹正忙着清扫“红河书院”项目的施工场地……据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红河州在建文旅项目“红河书院”已于日前复工。


“项目上的防疫防控措施已全面完善。”项目工地现场代表介绍,为做好防控,项目上已成立项目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做好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应急预案,并落实了各参建方的主体责任,做到从上到下逐一排查,绝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施工方在门口设置体温监测点及扫码,严格执行扫码出入制度,对进场工人,每天按时发放口罩,做好出入登记及测量体温。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工作区等重要公共区域每天至少2次消毒。食堂食物由专人购买,专人制做,工人每天吃饭采取分时分批,带回各自房间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工地每个必经处、显眼位置都粘贴了防疫宣传,现场设有专门丢弃口罩的垃圾桶和隔离区,并对每个工人进行防疫宣传。此外,为了避免人员集中进场,项目公司采取复工点分批复工、人员分批到位,现场办公人员不聚集,开会采取视频会议等方式,保障返岗复工人员生产生活安全,确保项目有序复工复产。

红河哈尼族彝族文化基础设施(红河书院)建设项目位于红河州蒙自市滇南绿洲森林公园,于2019年启动,项目占地75.03亩,总建筑面积20638.68㎡,总投资估算28441.56万元。

建设内容包含“一坊”(滇南邹鲁坊)、“一楼”(藏书楼)、“两馆”(文学艺术馆、文化传承馆)、“三中心”(哈尼文化研究中心、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管理用房、地下车库及配套基础设施,其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含红河讲堂、红河名人堂功能。

项目立足于以哈尼族、彝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红河州“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立足于红河名人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是红河州对外展现的厚重文化名片,也是体现红河州重要特色文化的板块和标志。

通讯员 李纹秀 文

红河书院项目部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张艳梅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