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仍在继续,但这个春天对保山昌宁来说却一点也不冷,“云南省美丽县城”、国家4A级景区、一条高速公路年底建成另一条年内开工……一个个好消息,如一声声春雷,唤醒了这里最美的春。
不说天堂山的满山红杜鹃,也不说枯柯河畔木棉红,只需站在小城边的一个点,便会看到坐落于山水田园里的小城已被春天包围,“沦陷”于一片花的海洋里,用别样的方式,展示着美丽县城别样的美,彰显着右甸河山水田园景区独特的魅力。
放眼这个曾让徐霞客、杨升庵流连的高山小坝,一条黄绿相间的巨大的彩毯,自然镶嵌城市和村庄之间。麦苗快乐地生长着,焕发着抽穗前最后的绿意;油菜被春风吹开了金灿灿的笑脸,引来一阵又一阵蜜蜂的嗡嗡声。结束猫冬的洋芋,也在春雷的催促下开始伸茎长叶,墨绿、淡紫的色彩点缀在黄与绿之间。
农田的主角,是金灿灿的油菜。这种对于农民来说最普通不过的作物,是昌宁城镇、村庄从冬到春最美的装点。这油菜,与冬天乡村山地里的小油菜不同,是种在田里的大油菜。它们已与小油菜约定俗成,绝对不会在冬天去抢风头,而是默默地忍过严冬笑迎春天。
彩毯中间,是一条蜿蜒的绿带。那是被昌宁人称为母亲河的右甸河。春天来了,等待了一个冬天的柳树迫不及待地吐出了新芽,在河水的叮咚声里,吟诵着唐代诗人笔下的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街道边、公园里、农舍旁,各种各样的花儿纷纷开了,仿佛怕稍迟一步,就错过了整个春天。细细看,这些花都不是什么名花,却将全部生命的力量,绽放出最美的笑颜。
被昌宁人称为映山红、山朝花的马缨杜鹃,是昌宁春天最热闹的花,而且没有之一。过去整个昌宁没有这种花的地方,大概就是县城。在这几年城市建设中,爱花的昌宁人也“邀请”了一些进城,让其零星“居住”于公园。而这花,也不负希望,无论安家于哪个角落,都能开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春天。
除了杜鹃花,吸引人的还有紫荆花,一枝枝、一匝匝,如染、如画,一簇簇的花朵紧紧相拥,在春光里美丽绽放。紫荆花一直以来把根深深扎在百姓人家的庭院中,被称作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花影中,似乎感受到了远方那期盼游子归去的双眼,感受到故园洋溢着的那亲情淡淡的温馨。
云南山茶在云南花卉里最为有名,连徐霞客也在《滇游日记》里说:“滇中花木皆奇,而以山茶、山鹃为最”。云南山茶花的特点是花期长,花形硕大而美,花色以红色为主调,当花期繁花满枝头时,灿若彩霞,犹如一段彩云落人间,是从冬到春一道最美最亮的风景线。
春天,是一个挑战诗意、挑战词汇的季节,各种花儿竞相绽放,各种叶儿竞相舒展,各种鸟儿竞相欢唱……
昌宁樱花种类多,野生的、栽培的,从大山种到庭院,从冬天开到夏天。云南樱花重瓣,花朵大、花瓣深粉红色,开花时满树是花,见花不见叶,艳丽夺目,凋谢时是整朵落下不会飘雪。看着一朵朵盛开的花,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甜美的笑脸,让人心里难免泛上进心一些期盼,就如一年一次的花开。
在盛开的百花里,位居海棠四大名品之列的垂丝海棠应该是最有名的花了。春风的呼唤、春雨的滋润,垂丝海棠在不经意间,已悄然开出了一团粉,在绿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显眼。红红的花蕾,如一个个火炬,点燃着春天的希望。粉粉的花瓣,如一张张笑脸,在风中轻轻摇摆,时不时为春天洒一些粉粉的雪。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许多时候,人总喜欢把目光盯着花,以为那就是春天。其实,春天不止有花还有叶,一抹抹新绿虽不像花般绚丽,但于春的协奏曲却同样不可或缺。
满园春色没有门,人们自由来寻春。宅了一段时间的昌宁人早就闲不住了,这段时间开始带着家人走出家门,走进自然里云寻春。经过近两个月的“宅”,人们似乎已经适应了一个人。虽然没有了之前的那种三五成群扎堆的热闹,但把自己融入到春意融融的春天里,无疑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每当看到桃花,总会想起这首诗,觉得人面桃花相映红是春天最美的景。傍晚时分,许多昌宁人走出家门,走进了春意盎然的田园、公园,走在桃红柳绿的走道上。
看着人们脸上的笑容会发现,原来人面与桃花还可以更美,那就是在夕阳柔软的余晖之下,人面更红、桃花更红、夕阳更红。
最受欢迎的,还是垂丝海棠,休闲的时间里,大人、孩子都闲不住了,纷纷走出家门,去公园欣赏那一树树一团团粉红色的花。
春风里,花、叶、草、鸟汇成了最美的春之声。细细聆听,所有萌动的生命都在说:这里的春天一直在,这里的“沦陷”一直美……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木琼晓
通讯员 吴再忠 文/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胡四美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