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9月1日允许渔民入湖捕捞银鱼!捕鱼时间持续6个月

近日,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发布公告,从9月1日中午12:00时起抚仙湖结束为期五个月的休渔期,允许渔民入湖捕捞银鱼,捕鱼时间持续到明年3月1日中午12:00时止,共6个月。

此次开捕,禁止捕捞银鱼外的其它鱼类,捕捞方式仅限于使用生态、环保的刺网捕捞方式。渔民只能在原划定行政区域水域范围内捕捞,不得跨界捕捞。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区)抚仙湖执法大队和市抚仙湖综合执法支队南北或东西两侧300米范围内为禁止捕捞区域。

渔业管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入湖渔船必须按规定办理捕捞许可证,一船一证(办证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至9月1日中午12时止)。收费标准为银鱼捕捞(刺)网1000元/年/船;垂钓杆(线)100元/年/杆(线)(娱乐性手杆垂钓除外)。 

什么是银鱼?

银鱼,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牙尖嘴利的掠食鱼类。因为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早在明代便与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把银鱼从外省引进到了云南抚仙湖。

银鱼是我国名贵的水产品,被誉为"水中人参",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全身可食,基本没有大鱼刺,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同时它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物本草》记载银鱼具有“利尿、润肺、止咳”等功效。

抚仙湖银鱼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成熟后如不及时捕捞就会死亡,尸体会污染湖水。

抚仙湖 中国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

抚仙湖坐落于云南中部的澄江盆地,属滇中湖群之一,湖水面积达212平方公里,相当于3 万个足球场般大小,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最大可达12.5米,属于可直接饮用的1类水,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鱼米之乡” 39种鱼类共存

抚仙湖沿岸自古就被誉为“鱼米之乡”。据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的资料显示,湖中共有鱼种39 类,土著鱼类25 种,外地引进杂交鱼类 14 种。

代表性土著鱼如下:

抗浪鱼

抗浪鱼体细长而略侧扁,整个身体轮廓犹如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头长显著超于体高,爱逆水而上。

大头鱼

正宗的土著大头鱼体形侧扁,略长,头比较肥大,口角有须2根,成体鱼呈青质黄绿色。大头鱼生性懒惰,不喜欢游动,为典型的素食性鱼种。

青鱼

青鱼体较长,前部近似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为青灰色;中等大,口角无须,雄鱼鳃帮呈水红色。喜欢在有礁石区的中下层活动觅食,青鱼生性机警灵活,一般不易捕捞。

真白鱼

真白鱼小型鱼类,体形长、侧扁,嘴角短小略尖,眼稍上挑,鳞片较细,尾部略尖,通身呈银白色。成体鱼约长15至20公分,极爱清洁的素食性鱼种。

鲶鱼

俗称塘虱,又称作胡子鲢。多数种类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体上普遍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金线鱼

金线鱼体延长,倒扁,背腹缘皆钝圆,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体被薄栉鳞、全体呈深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 6 条明显的黄色纵带。

石头鱼

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身长只有 30 厘米左右,身体厚圆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像蟾蜍的皮肤。

大鲤鱼


大鲤鱼温带性淡水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大头细鳞鲤鱼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头背宽而平坦。因其肉细嫩,营养丰富,颇受欢迎。

大花鱼

长约 20 厘米,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前突出。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生活,成鱼多在大水面游弋,性凶猛,常捕食其他鱼类。

抚仙湖自驾路线:

澄江县——澄华路——澄华线——抚仙湖


资料来源网络、大观周刊、 印象抚仙湖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何蓉

责编 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