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名制陶师齐聚华宁!云岭职工第十四届陶瓷工艺品成型师技能大赛再现陶之美

华宁陶古称宁州陶,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工艺精湛、器质细腻、釉色斑斓、开片精美,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

如今的华宁有陶瓷工厂和作坊50余家,产品有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种,远销新西兰、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不同的国度、民族、文化都为这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的华宁土陶所倾倒。

陶产业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赋予了华宁纯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培育了一大批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

9月6日,云岭职工第十四届陶瓷工艺品成型师技能大赛在玉溪市华宁县举行。本次大赛以“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从云南省从事制陶人员中挑选出46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刘国全荣获云岭职工第十四届陶瓷工艺品成型师技术状元称号,杨庆祥、胡文杰、王霁等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云岭职业技能竞赛是云南省层次最高、职工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项技能赛事。截至目前,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前十三届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68人,技术能手2813人,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竞赛已经成为云南省广大职工的年度技能比武、技艺交流的盛会。

大赛由云南省职工经济创新工程领导小组、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玉溪市总工会、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玉溪市文产办承办。同时,本次大赛是首届玉溪“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文化节暨华宁柑橘旅游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还举行了陶艺精品展示与评选活动。共有54件陶瓷工艺品作品参评,经过选拔,刘国全制作的双龙风水缸等6件作品获得金奖,龙世超制作的小口梅瓶等10件作品获得银奖,戴云明制作的禅意茶器等15件作品获铜奖。据悉,这些陶艺作品均为华宁县、建水县、昆明市等地参赛选手的代表作,随记者欣赏几组极具云南民族特色的陶艺作品。


禅意茶器

作者:戴云明

过去,他在学校学美术,用油彩、笔墨在画板上涂抹出心中的美、家乡的美;现在,他用泥巴捏出心中的美,再用雕刀、画笔勾勒,用心烧制,将艺术再现到陶艺术品上,装点人们的生活;将来,他要把艺术与华宁传统陶结合起来,把艺术之美揉进人们平时的柴米油盐中。他叫戴云明,华宁县沁心陶艺工坊的创办人。

戴云明的陶艺工厂在华宁县宁州街道办事处的鸡蛋村,山清水秀。此次他参展的“禅意茶器”,从构思到完成历经20天。众所周知,华宁陶以绿白釉为特色,但此次戴云明却尝试新工艺,用柴烧陶器作品参展,并加入了许多民族元素,这是他对陶艺作品的又一次创新。

柴、火、土这些东西本是大自然中最普遍,与人们最亲近的东西。柴烧陶所呈现的肌理、色泽就是大自然印象,柴烧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对话形式,最能呼唤心灵回归。

“华宁陶现在主要是建筑陶和生活用陶。对于多年传下来的工艺,我们不能丢,要传承,还要创新。”戴云明在传承本地陶的基础上,在生活用陶上加入艺术元素、民族元素,创新生活用陶,并成批生产,让艺术陶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双龙风水缸

作者:刘国全

刘国全,2002年开始从事建水紫陶制作,先后师承马成林(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潘庆邦(紫陶拉坯传承人)等制陶名家学习陶艺,掌握了装饰、设计、拉坯、造型等多道工艺。

在潜心制作陶艺作品的同时,刘国全大师注重行业人才培养。为进一步培养制陶后备人才,他还在自己的陶庄里开办了陶艺培训班,带徒。传授拉坯、修坯、装饰技艺,讲解建水紫陶的文化艺术特性,培养学员的制陶兴趣,为建水紫陶的技艺的传承和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培养后备力量。

此次刘国全参展的作品“双龙风水缸”,直径99.8厘米,高39厘米,由180公斤紫陶红泥一次性拉坯成型。装饰手法以古树生物仿生技巧,以古树的生长形态及双龙抢宝为题材。缸上刻有“二龙环舍,五马在门”八字,意为富贵的象征。

因体积盘大、制作难度大、工艺精湛、创意十足,该作品已获国内5个金奖,并申请了专利。为完成该作品,刘国全经常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在今年的“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选活动中,经业内专家估值,刘国权的作品“双龙风水缸”价值260万。



荷荷美美

作者:欧阳城

对于欧阳城来说,能成为“陶艺师”,是他最大的梦想。生于湖南的欧阳城,在接触过云南的陶艺手艺后,便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兴趣。

欧阳城毕业后最初从事导演工作,因为喜欢陶艺这门古老的手艺,2006年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电影事业,转而一头钻进了陶艺世界。

一个人跑遍云南各地,从头开始,做起了陶艺的尝试。安静的夜里,一个人专注地摸索“当你静下心来,周围的任何事物似乎都愿意帮你,海、树木、甚至植物的纹理,成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把这些灵感以极端的细致和耐心,一笔笔勾勒于精微的瓶身。

欧阳城师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黄胜和黄永平,结合云南建水与江西景德镇陶瓷的工艺,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此次欧阳城参展的作品“荷荷美美”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半年,该作品设计元素清新,颜色统一,明明是一件陶器,却给人一件玉器的感觉。

“荷荷美美,我用了建水、华宁等地的多种混泥土,结合云南各地陶瓷文化的特色制作完成。”欧阳城说。

做强陶文化 做大陶产业

华宁县县委常委、县宣传部部长李军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华宁县委、县政府按照玉溪市委、市政府‘做强陶文化 做大陶产业’的总体要求一直在努力,截至2017年,华宁县陶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2年,华宁县仅有陶瓷工厂和作坊12家,2017年,华宁县大、中、小工厂和作坊增至50余家。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427人增至1700人,这些陶艺从业者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华宁陶”亮丽的名片。

华宁陶已有600多年历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今年初,“华宁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华宁陶”商标被玉溪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玉溪市知名商标”。华宁县还启动了“华宁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为了打造“华宁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华宁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当地陶企业走出去。在2016年北京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华宁陶首次亮相国家级展会即受到业界人士的热捧,带到北京的作品全部销售一空,参展企业锦窑还荣获了国家文化部主办的2016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交易博览会陶瓷类唯一的“创新艺术机构”奖。

“华宁陶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人脱贫致富,华宁县赵家坟村是典型示范。2014年全村几乎没有新房子,近3年来,很多村民通过陶艺这门手艺走上了致富路,很多村民盖起了新房子。”李军说。


就爱去文旅全媒体 李亚 文

李亚 赵家琦 图

责编 赵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