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普洱洞经音乐于清朝雍正设普洱府时期传入,几经演变流传至今。

1995年4月,普洱县(今宁洱县)恢复成立普洱洞经音乐团,是以传承洞经古乐为主旨,兼备多种文化艺术功能的群众组织。

2013年10月,普洱洞经音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审定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南宁洱县洞经音乐走出国门 

云南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于2013年11月7日首次走出国门进行艺术交流,为老挝人民献上一台精彩的演出。

此次宁洱县普洱洞经音乐团出访是受老挝中华理事会的邀请,参加万象寮都华侨公学建校76周年庆典和“塔銮节”艺术交流。艺术交流的节目包括了乐团主打的《南宫调》《香云赞》《大洞腔》《一江风》《卦辞》《坤词韵》5首洞经音乐弹唱和歌舞、乐器等表演,将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宁洱展现的淋漓尽致。

洞经音乐自前清乾隆年间传入古普洱府后,在中国道教丝竹乐的基础上融入了佛教、普洱茶、宁洱少数民族三种元素,加入了葫芦丝、巴乌等地方民族特色的乐器,形成了古朴典雅、婉转舒缓、庄重肃穆、节奏规整严谨、音乐流畅的“普洱洞经”,至今已有300多年。1995年洞经音乐团又重新恢复成立后,参加省内外上千场次比赛表演并获金、银、铜奖多项。 杨之辉 佘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