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亚 综合)疫情期间,全国文化馆的线下公共文化服务按下了暂停键,但线上服务却得以蓬勃发展,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开设了文化云课堂,方便大家在特殊时期足不出户,依旧能够体验到丰富的文化生活,愉悦身心。6月6日,一起跟随马国国老师,学习少数民族乐器——口弦公开课。
(马国国老师口弦演奏)
口弦是人类的第一乐器,体现了人类先民最初的乐性思维,具有重要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价值。据史籍记载,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口弦就在我国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中流行。先秦至晋,口弦都是作为贵族使用的“高雅”乐器,为文人雅士所喜好。
口弦,是一种簧振体鸣乐器,声音发自耦合,(释1)+(竹铁)中国古代称之为“簧”。因其演奏时多借助于人的口腔作为共鸣腔体,故比较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口簧”。但今人曾因误解其为弹弦乐器而取名“口弦”,“口弦”一名逐成这种乐器的习称并因之于大部分现代汉语辞书。其分布范围广及亚洲、非洲、欧洲各国以及太平洋各岛屿。
(完整公开课视频)
马国国老师199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一直从事音乐艺术工作,是著名的彝族口弦演奏家,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大奖。2005年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魅力12之阿诗玛”专题节目中,播出她的口弦独奏曲——火把节之夜。她曾多次赴美国、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重要文化交流演出。2014年,由她本人编排的口弦合奏《弦韵》荣获云南省彩云奖。
来源 古城区文化馆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