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禄劝

《南诏野史》载:“禄劝为羁糜宗州地,蛮名洪农碌券”。元代,赛典赤主滇,嫌“夷名不雅训”改碌券为禄劝,禄劝一名由此而来,并延用至今。洪农碌券系彝语“罗洪鲁者”的谐音,意为罗婆部族统治下的平民百姓之地。

此外,一说“禄劝”为彝语“罗好知”的译音,意为有坚硬大石头的地方;一说境内过去曾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部落,后来封建王朝以官禄诱劝其归附,故名禄劝。 

雄峙普渡河东岸的乌蒙山12峰,山山雄奇,峰峰俊美,尤以海拔4223米的轿子山景色为最。峰颠三湖,清冽可鉴,称天池,亦称惠袅湖,早在明末清初即以"惠湖积雪"的旖旎景观而知名滇中,l993年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红军长征一条线"已建成接待游客,并于1998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禄劝是元、明、清之际西南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凤氏政治集团的发祥地,有大量的文物、遗址,其中,以三台山风家城为代表的明代风氏土司古建筑、文物、遗址尚待开发。禄劝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素有“三河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各民族都有自已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体系,其中,彝族的礼仪舞(曲)、彝语支民族的跌脚舞(曲)、苗族的芦笙舞(曲)源远流长;彝族社会中的罗牧阿智、苗族群众中的直襄等民间机智人物传说更是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