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玉溪花灯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屈原日、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等10大项518类,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玉溪花灯戏

“玉溪花灯戏”,同“端午节”,被国务院收录到“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关于玉溪花灯,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

玉溪花灯,以新灯驰名全滇,由一批花灯艺人对老灯彻底改造,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新花灯剧目,把老灯由乡间的团场歌舞推向舞台戏剧化,正式成为一个剧种,进而在全省推广普及,以至玉溪花灯成为云南花灯的代表。

玉溪花灯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展演中心

玉溪市花灯剧院

地址:玉溪市花灯剧院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28号

端午佳节重点有四:

一赛龙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吃粽子(无论南北东西,咸甜麻辣,水果海鲜鸡蛋火腿焖肉豆沙... ...我们都是可以做到端午佳节胖三斤);

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四饮雄黄酒。

雄黄酒

说起饮雄黄酒,五月初五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认为这一天最容易被“蛇、蝎、蜈蚣、蟾蜍、壁虎”等邪物侵袭,于是就衍生了各种驱毒驱邪的习俗,以防“五毒”上身。

《白蛇传》

传说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玉溪市花灯剧院大型古装花灯戏《白蛇传》演出剧照:

“游湖”虽过千年,终会相遇。

“结亲”心意相通,还愿良缘。

“酒变”心若不坚,善即是恶。

“盗草”痴心为你,生死无顾。

“上山”为你祈福,为我赎罪。

“水斗”只为有你,人生依旧。

“断桥”断桥未断,再续今生。

“林儿”瓜熟蒂落,共度春秋。

“哭塔”生我养我,何顾是“它”。

“团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来源 玉溪市花灯剧院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