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和文军 通讯员 杜漪 文 朱云芳 图) 为推动霸王鞭舞和八角鼓舞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及培养非遗传承人,由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和大理州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的“2020年非遗进校园系列广播操培训”(以下简称培训)于7月15日在州群艺馆拉开帷幕,并持续到7月17日。
培训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将对来自十二所学校的40名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由大理州著名舞蹈编导结合霸王鞭舞、八角鼓舞经典套路和青少年运动发育特征编排而成的适合校园推广和普及的广播操,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在培训结束后将对本校学生及教师进行教学推广。
(大理州群众艺术馆馆长顾琨作动员讲话)
(大理州著名舞蹈编导谢莉鸣、周孟君作课程介绍)
此次培训的广播体操将作为“非遗进校园”成果在各学校广泛推广,推广教学范围涵盖大理州大、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教育机构,大理大学、大理市下关第四完全小学、大理市下关八小、大理镇一小、大理镇东门完小、北附育英实验学校、大理市大理第三中学、大理市大理第五中学、大理市凤仪镇第三中学、星光舞蹈培训学校、飞扬舞蹈培训学校、大理市欣欣少儿素质培训学校等十二所学校作为第一批试点的支持单位。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传统舞蹈与广播操有效结合,是推动大理州非遗进校园工作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实现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相信在主办方、参与单位、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之下,此套广播操一定会在广大校园逐步推广开来,让莘莘学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参训教师有序入场)
据了解,霸王鞭舞和八角鼓舞是广泛流传于大理州各县市白族村寨的传统舞蹈。二者作为民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集体舞,经常在民间婚嫁、贺寿、竖柱上梁,以及“三月街”“绕三灵”等传统节庆场合一起亮相,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中,白族霸王鞭于201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流传至今有上百种打法和套路。舞者在唢呐、三弦、笛子的伴奏声中变换阵型,鞭由身动,身随鞭移,通过敲击肩、肘、手、腿、脚等部位,展现优美舞姿、烘托欢庆气氛,同时也达到强身健体的保健效果。八角鼓舞跳法与霸王鞭略相似。舞动时,根据动作的繁简与走向,形成“凤穿花”“双采花”“五梅花”等队形。民间将霸王鞭、八角鼓形象比喻成“秤杆配升斗”,打起霸王鞭、舞动八角鼓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五谷丰登、国富民安的美好祈愿。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孟鹏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