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总人口246.8万人(2010年)。保山有世居少数民族13种,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是云南省主要的侨乡。
【历史】
保山原名永昌。永昌一名之前原呼为哀牢,“襟沧江而带怒水”的保山是中国版图上开发极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战国中期,这里就建立了统一兴盛的奴隶制国家---哀牢国,公元69年,哀牢国内附归汉,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时为东汉第二大郡,其后的保山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山踞“八关九隘”之威势,扼“三宣六慰”之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保山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戎边、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曾留下永历帝、徐霞客、徐悲鸿、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这里曾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名将吕凯、“永半朝”王宏祚、回民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李根源、一代英哲艾思奇等著名人物。
【抗战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中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中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 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滇西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最终取得胜利。
【风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僳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气候】
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最佳旅行时间】
保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皆宜旅游,每年的3-5月,保山春暖花开,绿意盎然,景色很美;8-12月保山开始进入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十分适合出行,尤其在11月中旬-12月初,到腾冲银杏村看银杏是最好的选择。
【穿衣指南】
保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5℃,最冷口平均气温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保山昼夜温差很大,去保山旅行,穿春秋装即可,最好是方便穿脱的外套加短袖。另外,一把能防紫外线的晴雨伞和防晒霜是必备的,既防晒也挡雨,建议事先查好天气状况,更方便做好行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