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于山中的村落,是清凉世界,是诗画园林,更是一片人人向往的心灵栖息之地。
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线名单,全省共有83个村落在列。
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106个传统村落成功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http://www.dmctv.cn/)
据悉,2017年至今,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入馆数量已达473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向世界集中展现优秀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其中,云南省共106个传统村落成功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占比22.41%,进馆数量居全国首位,率先实现一键“云”上赏村。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分布地图)
云南共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这些民族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也意味着云南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旅游资源。
自2013年起,每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要求。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优秀村落建馆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137号),正式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截图)
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网站上,每个村落单馆涵盖全景展示、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7大块内容,以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视性于一体。
近年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大量传统村落被纳入有效保护范围,扭转了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大量濒危遗产得到了抢救性保护,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很多传统村落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传统村落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传统村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据悉,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7年启动第一批数字博物馆建馆工作,2019年下半年启动了“百+村落建馆”计划,2020年7月31日全部入馆。
在数字博物馆建馆过程中,全省16个州(市)积极参与,主动推荐,做好保障。以精品馆入馆数量为例,云南省共6个州(市)排名全国前11名,占比54.54%。
(全国各州、市精品馆数量Top11排名)
随手列举都是珍宝,接下来跟着小布来看看。
清水乡唯一的佤族村——保山市腾冲清水乡三家村
三家村是清水乡唯一的佤族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佤语“司莫拉”,意为“幸福的地方”。三家村中寨青山环抱、泉水潺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自然环境优美,周边群山环抱,梯田成群,有山泉水系及自然湖泊,是天然的生态氧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普洱市酒井乡老达保
老达保隶属于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委会,自然风景秀丽、拉祜族特色民居建筑突出,是拉祜族原始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拉祜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村寨。老达保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
白竹山下生态静谧的彝族村寨——楚雄州双柏县李方村
行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李方村,整洁的水泥路从村边和村中穿过,一座座极富彝族特色的农家小院有序排列。全村的民宅都是沿山而建,红墙青瓦之间,锣笙图案随处可见。家家户户木质窗栏古色古香,门前花红草绿,给人一种“人在村中走,犹如画中游”的感觉。
文山最美民族村——文山州马关县马洒村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洒村位于马白镇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距县城9公里,建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本自然村属于马关县境内壮族聚居最多的村寨,村内的传统建筑为杆栏式建筑、属壮族典型民居风格吊脚楼(俗称)。
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博物馆——红河州石屏县郑营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郑营村,云南省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子依山傍水,村内三街九巷纵横交错有序,有云南第一村之美誉。郑营村坐落于宝秀镇东南部,原系傣族村子,明初傣族迁徙后由郑姓汉族居住,改普胜村为郑家营。
云南省10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名单都有哪?
跟随小布一起来看看。
山花烂漫,莽莽林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漫漫时光,你会与谁一起度过?
更多美丽的传统村落等你一起来“云”游。
来源 云南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