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出发,开启非遗寻“秘”守“艺”之旅!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夏仕华 文)从高山雪域到热带雨林,从文献古城到隐世秘境,寻七彩云南,访非遗传人,开启一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旅程。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整合全省非遗资源,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文献名邦)

在这10条非遗旅游线路中,大理州共涉及“滇西•丝路云赏之旅”“滇西•艺美云南之旅”“滇西北•茶马古道之旅”“滇西南•神奇风情之旅” “滇中•高原神韵之旅”5条线路。这5条线路主要以大理市为中心点,辐射北线洱源-剑川-鹤庆三县、东南线祥云-弥渡-巍山-南涧四县。下面,就跟着记者从大理出发,开启一场寻“秘”守“艺”之旅。

大理市:参观大理市非遗博物馆,欣赏洞经音乐、大理白族调、白族大本曲,品尝大理酸辣鱼、乳扇、白族土八碗等美食;参观“神都”本主庙,观看白族霸王鞭,体验白族绕三灵;喜洲古镇,欣赏白族民居彩绘,品尝喜洲粑粑,体验泥塑、甲马、剪纸制作技艺;双廊镇,体验白族刺绣、服饰;游览周城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体验白族扎染技艺、三道茶。

(白族霸王鞭 杨士斌  摄)

霸王鞭,是一根彩棍的形状。不论是“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等民俗活动,还是火把节、三月街等重大节日,走进各个村寨,都能看到男女老少在尽情地舞霸王鞭。它欢快明朗、清新活泼,老少均可参加,人数越多,气氛就越热烈,场面也越壮观。

(白族民居彩绘)

白族民居彩绘多为雕画结合,图案丰富、寓意深刻,尤以喜洲白族民居彩绘最具代表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族民居彩绘融合了白族建筑艺术与其他民族建筑彩绘艺术的精华,彩料多取材于自然,绘画精美、雅致。

(白族扎染)

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族刺绣)

大理白族刺绣融汇其他各个民族的刺绣工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针法运用独到,以挖色、海东白族刺绣最具代表性。白族刺绣讲究图案的搭配和色彩的选择,纹理分明,艳丽大方,被广泛运用于服饰、头饰、鞋帽、裹背、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地区一种古老的饮茶习俗,是白族人民待客的尊贵礼仪。“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不同的泡饮程序,寓意“只有吃苦在前,才能换来甜蜜生活,老来回味才会无悔今生”的人生哲理。 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北线】

洱源县:游览凤羽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欣赏唢呐乐、西山白族调、凤羽霸王鞭等传统歌舞,体验凤羽砚制作技艺,品尝雕梅、邓川乳扇等特色美食。

(凤羽砚)

凤羽砚制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取材于凤羽镇起凤村鸟吊山的特殊砚石。其制作精细、雕刻讲究、造型别致,四季保水又易于研墨;写出来的字有自然光泽,历久不变。

(洱源唢呐)

洱源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1996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洱源松鹤村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遇到婚丧嫁娶、竖柱立碑、庆寿祝学、洞经会和重大节庆活动,都少不了一群村民穿着羊皮褂子吹唢呐的场景。

剑川县:游沙溪古镇,体验白曲、石宝山歌会;金华镇体验木雕、千狮山体验梅园石雕技艺;欣赏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东山打歌。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是剑川白族群众中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技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融北方木雕的粗犷、豪放和江南木雕的细腻、精巧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木雕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尤以古建筑、格子门、木雕屏风、云木家具雕刻见长,产品远销海内外。

(石宝山歌会)

石宝山歌会是一个以对歌、赛歌为特色的传统歌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剑川县石宝山举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歌会期间,大理各地白族群众汇集到石宝山,弹弦对调,纵情对歌,规模盛大。

(剑川白曲)

剑川白曲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品种,表演形式独具一格。白曲音乐具有叙事和抒情的功能,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堪称白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鹤庆县:参观五星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漫步银都水乡;体验传统手工造纸技艺、银饰锻制技艺。

(鹤庆手工造纸)

鹤庆传统手工造纸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曾有“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绵纸誉西南”的美誉。鹤庆产的白绵纸薄如蝉翼、韧似锦绫,纸质细腻、厚薄均匀,防虫、防水性高,是书写刊刻、裱褙、包装和民俗用品的上佳材料。鹤庆传统手工造纸主要分为取料、浸泡、蒸煮、漂洗、去皮、碱化等16道工序。

(鹤庆银器)

云南银饰锻制技艺中,鹤庆县最为出名,在被誉为“银都水乡”的新华村,从唐南诏国时期就有人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流程包括熔炼、压片、抽丝、制模、浇模、錾花等,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

【东南线】

祥云县:参观自羌朗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体验彝族打歌、彝族刺绣、土碱制作技艺、银器制作技艺(祥云汪情)。


(陶器制作技艺)

祥云大营土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从制陶工具到烧制材料的选择都十分讲究。从取泥、晒泥,到制胚、调釉,再到烧制、出窑等整个制作流程都依循古法,体现着民间匠人对技艺的敬畏和精益求精。


(土碱制作技艺)

土碱加工制作技艺流传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通过民间师傅口耳相传、示范教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曾被赋予“刮金板儿”的美誉。碱地、加工形式、制作工艺以及所使用的工具,至今都基本保持着比较传统的形式。

弥渡县:游览弥渡县城,欣赏弥渡民歌、花灯戏,品尝密祉豆腐宴;体验弥渡荷包、绣球、布鞋制作技艺。

随着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经典曲目《小河淌水》传唱海内外,“弥渡民歌”逐渐成为我国知名度较高的音乐品类,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体裁可分为山歌、小调、舞蹈歌和风俗歌几种类型。

(弥渡花灯)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弥渡是花灯的故乡,主要有广场花灯和舞台花灯两大类。弥渡花灯汲取各地民间音乐的养分,自成一格,具有祈神求福、自娱性、娱人性的多种功能和特点,以每年正月十五的密祉灯会最为隆重盛大。

巍山县:游览东莲花村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巍山古城体验彝族打歌,品尝一根面、青豆小糕等巍山特色小吃。


(彝族打歌)

“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大理彝族打歌以巍山最具代表性。打歌又名“踏歌”,在彝语中称为“阿克”。打歌时大多在广场中心燃起篝火,以篝火为圆心,人群围成一圈或数圈,在笙、笛伴奏下边歌边舞,舞步整齐,舞姿矫健。

南涧县:游览南涧无量山樱花谷、南涧土林景区;体验彝族打歌、彝族跳菜。


(彝族跳菜)

南涧“彝族跳菜”又名“抬菜舞”,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主要有“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大类。2003年,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南涧县“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