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海菜腔、烟盒舞又被央视选中了!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通讯员 杨定文 普秋屏 文/图)近日,cctv-9纪录片频道《千里江山万里歌》摄制组到石屏县采访拍摄。摄制组本次拍摄的目的是寻找红河州出色的民间音乐、探访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寻找动听的旋律和民族乐器演奏。


此次拍摄以女子十二乐坊成员为主线,寻找当地民歌的形式进行,由乐坊石娟老师带队,摄制组深入到石屏县龙朋镇巴窝村、桃园村,走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宝云、施万恒两位老师,观摩了两位老师海菜腔、烟盒舞的传承教学,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同时,摄制组走访参观了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与怀秀怀福姐弟及其学员们到异龙湖对歌,在传习所观摩体验石屏歌舞。


除了探访当地的民族音乐、歌舞,摄制组还对当地彝族烟盒舞、海菜腔、花腰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弦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场向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国勇学习四弦弹奏,与传习所学员一同合奏石屏民间快调。

此次拍摄的石屏彝族海菜腔、烟盒舞是石屏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石屏一张靓丽的民族文化名片。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民间俗称“大攀桨”“倒扳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彝族尼苏支系本民族的传统叫法则称“曲子”。它是彝族尼苏青年男女相互约会,在“吃火草烟”这样一种特定的“玩场”上谈情说爱时,男女对唱的情歌。海菜腔的结构复杂,篇幅长大,是一种集独唱、对唱、领唱、齐唱、合唱于一体的多乐段组合的大型声乐套曲。

(四弦弹唱)

(后宝云老师在传习所教授海菜腔)

彝族烟盒舞,是彝族(尼苏颇)民间“吃火草烟”习俗活动中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又称“跳弦”,“跳垄偬”,因手拿烟盒弹跳,汉称“烟盒舞”。是一种集歌、舞、乐、竞技、仿生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2006年5月20日,海菜腔、烟盒舞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盒舞表演)

(施万恒老师在传习所教授烟盒舞)

石屏县文化和旅游局 视频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