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畅 刘佳: 还原外婆的味道

外婆的味道

说起开店的初衷,心思温暖细腻的徐畅仍然抑制不住想念外婆的思绪:“去年外婆90多岁了,身体状况变得很不稳定,我和姐姐辞职回来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学习美术的姐姐毕业后去北京工作,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主攻音乐的弟弟毕业后则成为厦门航空的一名空乘。

“对于辞职一事,我和姐姐都没有后悔过。”徐畅说,“当我们面临着外婆即将过世的现实时,一切事情都敌不过亲情,外婆在我们小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多爱,她走的时候又把我们拉回了家乡。”陪伴外婆最后的日子虽短暂却充满了回忆,“外婆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吃不进去任何东西,只能勉强咽下一些她从小吃到老的米线,看到这一幕,我和姐姐都很感慨,决定开一家卖米线的小店,去还原外婆煮的米线的味道。”

“东街九号,是外婆的老房子,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家。”这段话被隽印在“东街九号”米线馆的菜单册上,轻轻地敲打在每个客人的心上。“我们来到书林街时,看到路口坐着很多老人,让我们想起了外婆,并决定将米线店开在这里,开在一个有老人的地方。”徐畅回忆道。

在徐畅和刘佳的小店里,很多独具特色的工艺品被布置在其中:复古的挂柜、手编的织筐、老旧的铜锅,搭配着轻轻淡淡的欧美音乐,整个店弥漫着一股老云南与欧式餐厅相融合的气息。店里并不如传统米线店般嘈杂,客人点完餐后静静坐侯等待,徐畅将煮好的米线端到吧台上,客人再将米线端到座位上吃,老板与客人达成了无言的默契,一切配合都浑然天成,而这也正是徐畅和刘佳想要达到的效果。“店里的摆设想还原出外婆家里的感觉,而这样的取食方式想给客人一种家的感觉。”

米线店里的展览

为了在小小的米线店里继续自己的艺术理想,2014年,姐姐刘佳集结起多名云南本土的画家,在米线店里办了一次小型画展。“米线店里办画展,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徐畅说,“但我们就想颠覆传统米线店的风格,在云南,很多吃米线的老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一次画展,我们想提供这样的平台给他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艺术的熏陶。”

画展开办得十分顺利,撤展后的几天,仍然有年轻人慕名而来,想要看看这家吃着米线还能看画品的米线店。延续成功,2015年9月中旬,刘佳和徐畅再次策划了一场米线店里的“摄影展”,这次展出的图片全部出自刘佳,引起不小的轰动。而在开办摄影展的同时,徐畅创新的新菜品也来了一次“新品发布”,“外婆的院子里种了玫瑰,我想让米线也能透着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除了之前推出的鲜花洛、玫瑰酱等甜品外,这一次,徐畅真正将玫瑰嵌入到了米线中,做出了玫瑰米线,让云南的米线界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希望能从环境等方面改变云南人吃米线的习惯。”

说话间,徐畅端上了一份清淡的菌菇米线,搭配着腾冲有名的咸菜,店内瞬间飘香四溢。新鲜的食材、精心烹制的米线,加上特意放入的小虾调味,入口爽滑、鲜甜,味觉仿佛被带回到了小时候在家里吃过的最平常不过,却让漂泊在外的人万分想念的状态,这,就是外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