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灵魂。大理州非遗项目众多,内容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节日民俗等。
从10月2日开始,由大理州文旅局和大理广播电视台合办的大理州首档非遗题材的全媒体微纪录片视频节目《非遗大理行》正式上线了。节目的第一期为大家讲述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理扎染。
节目回顾
第一章:忆
扎染始于两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扎染是我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据考古学者发现,早在汉代,扎染就已经出现。
璞真扎染博物馆馆长张绅说道:“中原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发达,一般传统工艺,生产手工制作的这些东西,保存上有问题,传统工艺和传统建筑,都是在交通不太方便,或者说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的地方保存得比较久,发达的地方消失得快,新事物的出现冲击力传统工艺。”
如今的扎染制品,已不再是婚嫁丧娶的必需品,它早已延伸为一件件绝不可复制的手工艺术品。
第二章:技
周城被誉为“民族扎染之乡”,它安静的依偎在苍山脚下,这里的蓝白之色随处可见。
想要完成一幅扎染作品,首先就是将扎染的图案手绘出来。白族扎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设计的图案美观大方,保留了传统白族扎染图案的古朴与简洁。
制作模板、印花、扎花、脱浆、染色、拆花、漂洗.....每道工序都不可少。
白族扎染的染料取自纯植物板蓝根,它染出的颜色青里带翠,古朴雅致。每到板蓝根收割的季节,段树坤就要将其收割回来,并用适当的生石灰捣烂,沉淀两个多月后,再进行一些加工,板蓝根染料就制作而成了。这种最纯净的蓝与白,是白族扎染永恒的色彩,也是白族人民发展扎染的初心。
第三章:传
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大理白族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一直致力于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完整保存和延续。2008年,段树坤创建了璞真扎染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家扎染博物馆,同时也成为了传承白族扎染技艺的主要阵地。
白族扎染非遗传承人段树坤说:“我们当时下了一个决定就是不收取门票,要免费开放,降低门槛,让更多的游客能够看见,能够通过这个博物馆了解到它的历史包括工艺流程。
目前,璞真扎染博物馆收藏了扎染工具和扎染成品两大类。其中包含了他与妻子段银开,两人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藏整理的两千多中扎染图谱和三千多个扎染模板。此外,馆内还有色卡近六百张,桌布、头巾、床单等700多件,馆内还珍藏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老服饰。
从2012年开始,段树坤和妻子段银开就推出了免费教学培训班。每年一共开展两期培训班,每期不低于40人。
段树坤表示,要能够让我们的扎染走得更远,也符合现代人的一个审美,包括现在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保护传承创新当中解锁到现在.....那么我最希望的就是通过我们每个人团结在一起能够把白族扎染打造成一个很响亮的一个名片。
结语
每个时代的创新必须基于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它的生命力,旧有的图案和祖辈们从小掌握的方法,就像屋檐下的时光不曾更改,只有璞真耳畔的清风和山间的流云,一年年往去来回。白族扎染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奔放张扬但无论如何它都是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节目播出信息
《非遗大理行》播出时间
首播时间
DLTV-1周五20:30。
重播时间
DLTV-1周四、周六10:47、13:46
来源 大理广播电视台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