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奖”点评会 | 文艺创新精神刷新群众文化的审美空间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实习记者 张雨 文 阮坤瑾 图)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于10月22日完成舞蹈、音乐、曲艺、戏剧四大类别的比赛。23日,戏剧和舞蹈两大类作品的专家点评会在普洱大剧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君,云南省知名文艺评论家、原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侯瑞云,国家一级编导、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马文静,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导丁瑞华以及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唐静平对云南省16州市选送的节目进行专业点评。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马迎春在点评会上强调,文艺创作者要沉下心来,摆脱浮夸、虚幻、浮华的状态。她说:“我们必须是能喝着普洱茶,听着轻音乐,品着咖啡,进入一个冥想的状态,做到心静。大家要屏蔽垃圾信息,不要被现在的物欲横流、负面的东西干扰和侵蚀。”

刘彦君在点评中说:“本届戏剧节目首先是‘接地气’,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件中提取出来的一些素材,很生动,很鲜活。其次是‘心气’很高,站在了提升人们价值高度、提升人们思想境界的维度来打造作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歌颂好人好事好干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触碰到了时代的焦点、热点。”她还表示,本届“彩云奖”戏剧节目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这既是云南的戏剧优势,也是云南戏剧的特点。演出中,剧目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有的风骨,都得到了较好的呈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群众文化重在参与,广泛的群众性和大众的参与性托起了蓝天上的“彩云奖”。侯瑞云说:“‘彩云奖’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化爱好者、辅导者创作的‘小戏创作’,本届‘彩云奖’的所有戏剧作品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文化自信的侧面表现。这些作品全部都聚焦社会热点、聚焦脱贫攻坚、聚焦青山绿水。”她表示,这些作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讴歌光荣历史,传承红色记忆,赞颂时代楷模,是群众文艺战线对创作的一种可贵担当。同时,舞台艺术的创新精神刷新了群众文化新的审美空间,拓展了群众文化的艺术视野,打开了多重性的艺术样式。

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导丁瑞华在点评舞蹈作品时说,“本届舞蹈作品源于生活的不同角度,题材元素令人目不暇接。”他表示,对于地域和民族特点,要抓住题材的内核,善于提炼题材背后的象征意义。一些立意主题不错的作品,创作手法要抓小抓细,在表现手法上精益求精。

部分图片来自云南公共文化云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