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非遗晋京展演获赞誉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初冬的北京,别有一番韵味。11月8日,随着“火红石榴籽 紧抱新北京”云南非遗2020季晋京展演活动全面开展,来自丽江的100余名民间艺人走进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他们放下家务、搁置农活,载歌载舞迎展演,只为把璀璨的丽江非遗文化通过歌舞形式传播出去。

据悉,此次活动由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云南非遗全国巡演活动组委会、云南红色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马道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

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丽江民间艺人便收到来自云南非遗全国巡演活动组委会的邀请,邀请他们于11月赴北京参加展演。作为省级纳西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和向军,在收到邀请后,积极组织丽江古城、大东、宝山、石鼓、太安的100余名民间艺人,开始了晋京展演的准备工作。

展演当天,《勒巴鼓舞》《拉伯载秧调》《仁仁蹉》《谷气调》《含俄俄》《热美蹉》等一个个展示丽江非遗的节目轮番上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展演中,观众们在惊叹丽江非遗之美时,也关注到了纳西族的服饰文化。服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民族形象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记。民族服饰的演变,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刻印下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在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因地而异,从服饰的区域特点差异及地域文化差异,可以看出纳西族服饰文化发展中的不同文化类型。

“纳西族的各种歌舞以前只是听说过,没有现场看过。这次亲眼目睹感觉相当震撼。民间艺人们的表演非常朴实,感觉可以追根溯源,纳西族文化是值得保护、发扬的文化遗产。”此次丽江非遗晋京展演,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或许你或多或少听说过东巴文字,知道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带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标签,很古老又很神秘。那么你是否会有一刻想要揭开它神秘的外衣,一探究竟呢?展演现场,省级纳西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向军通过图文并茂地解说,让现场观众很快便对东巴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民族打跳《纳西三部曲》,为丽江非遗晋京展演画上了完美句号。打跳环节,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喜爱,很多观众自发加入到了打跳的队伍当中。

“我觉得少数民族就是有嘴就会唱歌,有脚就会跳舞,而且唱的很好听、跳的很好看,节目太精彩了,非常精彩。”现场观众张先生说。

据悉,本次展演除了北京观众,还邀请了不少在京的云岭同胞来到现场,感受家乡的非遗文化。

活动组委会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