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佛堂村:文旅新实践撬动乡村振兴

编者按:旅游是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更能扶志和扶智。2020年11月9日,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认定命名15个村为大理州旅游扶贫示范村。基于此,文旅头条联合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系列报道,展现大理乡村旅游扶贫多种发展模式,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为读者奉出一个个记录大理乡村旅游扶贫的样本和细胞。

佛堂村隶属于洱源县凤羽镇江登村委会,坐落于天马山脚下,洱海源头支流之一清源河从村间流过,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曾经是凤羽镇最落后的自然村。2018年,佛堂村被列为大理州5个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之一,由此开启了从一个落后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蝶变。

乡村旅游 敲开产业振兴门路

佛堂村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民俗资源,首先确立了“水韵江登·慢享佛堂”的发展主题,把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着力打造“自然、生态、舒适、养生、宜居”的五美乡村。全村干道完成青石板改造、路旁绿化、安装路灯,修建了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景观亭、游客服务投诉办公室、白族文化陈列室等服务设施。干净整洁的道路、清新雅致的小院,农户家墙上一幅幅充满浓浓乡土情韵的田园风光画,不同的季节可以赏梨花、摘梨、观稻田、看油菜花……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佛堂村观光旅游。


随着游客逐渐增多,佛堂村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积极改造装修农家乐,对每户农家乐给予一次性50000元奖励,同时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指导提升接待和服务质量。2019年,村民董培意将自家房子改建成有9间客房的“清源农家院”,“在春节和暑假七八月的时候,房间就会住满,吃的就是我们自己园子里种出来的菜,价格便宜,游客都很喜欢。现在经济收入提高了,出门也到处像城里一样清清爽爽的,生活很满足。”董培意说道。

文创艺术 激活乡村振兴能量

在一处高悬于半山坡地的水泥建筑房顶上,一些人热火朝天地插着秧苗;房下面,另一些人正饶有兴味地欣赏着一场画展;四周则是热闹的市集,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当地物产和手作产品;而秧田前头的小广场上人山人海、歌舞飞扬……这是今年6月5日在佛堂村稻田空中剧场上演的“吸睛”一幕。芒种栽秧节,十月白米丰收节,使佛堂村成为大理乡村文创焦点和网红打卡地,而这缘起于千宿文旅在佛堂村开展的一系列乡村文旅新实践。



千宿文旅是《新周刊》原执行总编封新城联合佛堂村返乡人士、现任佛堂村党支部书记陈代章于2016年共同创建的一家立足于乡村的文旅企业。借鉴世界先进的乡村保护与发展经验和国内外知名人士的力量,千宿文旅在佛堂村开启了“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规划蓝图。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户参与,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植入、古村落保护、休闲度假、农业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新型旅游田园综合体逐渐打造完成。


除空中稻田剧场外,退步堂、天马草堂成为佛堂村建筑地标,配套建设有乡村咖啡馆、乡村美术馆、生态种植区、自然教育营地、房车露营地等。各类演出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及商业活动在佛堂村落地举办,众多大咖、明星纷至造访,一时间,“佛堂村远及天下”,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陈代章告诉记者,今年国庆期间佛堂村共接待游客1万余人,游客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订单农业 带动农户经济增收

结合当地环境、气候优势,佛堂村重点打造绿色水稻、绿色油菜“一坝两品”,实现传统农业提质增效。镇政府与千宿文旅公司签订《产业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凤羽菜籽油、核桃糕、梨糕、蜂蜜灌装生产线,企业收购、加工、包装后开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经济增收。陈代章介绍道:“公司每年为村民提供5000多人次的短期务工,2019年农产品销售收入600多万元。”千宿文旅公司在大关邑设立蔬菜直营店,并与上海养吉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把佛堂村等地的绿色鲜食直送城市,同时借助网络营销和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当地物产热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旅游、投资,也潜移默化地引领当地村民思维“振兴”,佛堂村群众经济收入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年,佛堂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洱源县凤羽镇江登村委会 千宿文旅 赵辉  绍宇鹏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