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5年10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投旅游以5亿元资本金起步,经过十五载奋楫笃行,资产总额突破28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超2亿人次,员工3000余人……
十五年砥砺前行,云投旅游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直面挑战,拥抱机遇,奋发图强,成为促进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全力迈向新型旅游绿色生态链的构建者、云南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战略的引领者。
以往昔为序,向未来起笔,文旅头条融媒体特别策划“云投旅游十五周年”系列报道,一同回顾云投旅游助推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玉菊 孙思漫 文)“15年后,我还在云投旅游,我庆幸自己没有离开,因为我亲眼见证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亲身感受了云南旅游的发展。”这是云投旅游一位老员工在云投旅游15周年之际写下的感言。
在云投旅游十五年的发展历程里,在不断聚集云南省优质旅游资源的背后,是云投旅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引领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文旅“铁军”,奋斗拼搏的结果。目前,云投旅游员工已经达到3000多人;在15年的砥砺奋进中,每一位员工牢固树立起云投一家人的意识;共同践行着云投集团“忠诚、使命、一流”的核心价值观和“笃行如初、行稳致远”的文化理念;他们,为云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孙兵 摄)
在云投旅游成立十五周年大会上,云投集团董事长邱录军表示,一路走来,云投旅游守正创新,在全力推动云南文旅产业发展路上,获得了众多正向评价与肯定,这是云投旅游班子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注重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果。
(十五周年大会 资料图 孙兵 摄)
稳抓文旅产业发展的“第一要资源”
人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一个企业各项事业要不断开展,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基础上。一直以来,云投旅游在云投集团的带领下,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锻炼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要资源’,也是云投旅游整合支撑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云投旅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惠泽说,围绕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整合平台的战略定位,云投旅游以专业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打造人才队伍,强化以多元化、实战性业务为基础的专业技术成长机制,不断促进在运营管理、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深入在学术领域的专题研究及综合性探索。
经15年的积累淬炼,云投旅游3000多名职工80%人员具备10年以上旅游从业经验,70%人员具备景区专项岗位领域特长经验,人才队伍全面涵盖文旅行业的景区开发、财务管控、项目管理、投资并购、商业规划、安全生产、交通运输、营销客服、后勤保障等职能范畴,在旅游行业的某些专业领域具备人才领先优势以及团队综合管理实力,并向云投集团及国内外众多文旅企业输出了一批优秀的运营管理人才,放大了云投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为云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投旅游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并积极谋划疫后文旅市场振兴之路。传递了转型发展、项目推进、基层党建等好的做法和经验,也涌现出了李施璇、王宴鹏、秦艺等一批“奋斗正当时”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大益庄园女员工为滞留游客送上爱心午餐)
专业领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十五年来,云投旅游深深扎根云岭大地,专心专业专注根植文旅产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培育了一批过硬团队,打造了一批文旅品牌,为云南文旅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游船游船直播 赵康才 摄)
云投旅游旗下的大理旅游集团,在景区索道运营管理、内陆湖泊游船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拥有全国一流的人才队伍。云投旅游总经理王云东介绍,云投旅游以大理旅游集团为载体组建了索道技术中心,通过资源、技术、经验共享方式形成合力,使索道管理向着专业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索道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目前,大理旅游索道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已有3位进入到中国索道协会技术人才库,4位进入索道设备供货商法国POMA公司和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内部技术人才组行列,4位技术人员撰写的论文刊登到中国索道协会和国家客运架空索道中心出版的《索道安全》。
从打造了第一艘国内内陆湖最大的豪华多功能环保型游船“洱海一号”开始,云投旅游就依托大理旅游集团运营着国内内陆湖泊规模最大游船之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环保、节能、新能源船舶技术改造,主动履行洱海保护的社会责任,启动实施洱海游船新能源动力船舶更新改造,计划分步分批把洱海游船更新改造为零污染、零排放、低噪音、高品质的绿色环保新能源船舶,将洱海游船打造成为全国内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绿色新能源示范船舶。
(羊妞的“爸爸”们)
云投旅游控股的金孔雀旅游集团在亚洲象疾病预防、医疗配合训练、救助、育幼,以及孔雀疾病防治、预防应激、免疫及免疫操作等方面,均掌握了在国内乃至亚洲范围内领先型技术能力。坐落在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内的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是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5个物种拯救工程在云南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心62名工作人员中,有一群闻名遐迩的“象爸爸”,他们是全国唯一亚洲象救护、繁育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成功攻克野生亚洲象麻醉技术难关,独创野象吹管麻醉技术,同时填补了国内亚洲象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的一项空白,建立亚洲象血液生化数据库,对开展野生亚洲象的救助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性意义。
(人象和谐共生 田龙 摄)
云投旅游背靠云投集团强大的投融资能力,坐拥大理旅游集团、西双版纳金孔雀集团优质文化旅游要素,又拥有着这些专业的人才队伍,杨惠泽表示,云投旅游将带头擦亮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完善机制保障助力人才创新发展
15年来,云投旅游在担当作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建立了一整套人才建设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了解,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晋职晋级考核等方面,云投旅游都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云投旅游围绕“专业技术、综合管理、跨职能成长”的三类职业发展规划渠道,明确员工职业发展和努力的方向,配合中长期的人才梯队计划,推行内部“小组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员工的职业特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职业兴趣;切实达成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和目标化,为公司各阶段发展储备好各类专业人才。
除了对人才的大力培养外,云投旅游还采取定期人才盘点、经常性考察等方式,做好人才识别,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表现,建立内部人才储备机制。同时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外部人才储备机制。在长年的发展中,云投旅游还建立了一整套激励机制,不断加大绩效薪酬比例,在公司内部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全力以赴,不断创新,使公司保持活力,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15载风雨兼程,15载厚积薄发。接下来,云投旅游将代领全体人员继续坚守初心,紧扣云投集团“151”战略以及“云南省政府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工具、‘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旅游排头兵、云投集团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动力引擎”三个定位,做好云南省文旅产业的投融资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把云南省文旅产业战略工具的作用发挥好。同时将结合多年根植文旅产业的实际,充分发挥运营管理团队的优势,进一步在团队建设、管理输出、精品打造等方面发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把云投旅游打造成一个全域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云投样板”。
未署名图片由云投旅游 提供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