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 重解 重用”西畴精神丨香坪山景区的研学之旅

“原来虫子真的在树叶下面!”上幼儿园大班的琪琪兴奋地欢呼。

西畴县莲花塘乡香坪山景区山林里,郁郁葱葱的大树下,10名林涧有雨研学项目工作人员带领20个家庭做起了“昆虫酒店”。小朋友们在老师发放的盒子中放置了枯木、树叶,四处寻找,准备邀请昆虫们的入住。

(“大家看,是这样的!”  黄小青 摄)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找寻,琪琪开始越来越明白不同的土层、林层里,大概会有哪些昆虫......

自2020年8月研学项目启动以来,林涧有雨的工作人员一共在香坪山景区做了4期课程,接待了近200人次的家长和小孩。

导演当起了老师

林涧有雨的项目负责人黄小青是文山州马关县人,每个月,他都要往返莲花塘乡和北京市。他除了是自然类研学项目的孵化者,多年以来,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影导演。

(看看下面有什么。黄小青 摄)

一次机缘巧合,西畴县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佘登科到北京开会,和黄小青聊起了香坪山旅游的发展前景,两人一碰撞,便有了林涧有雨研学项目的诞生。

黄小青认为,做研学项目,香坪山景区有着天然的优势。

(香坪山景区体验项目。刘珈彤 摄)

香坪山的核心区范围有 32 平方公里,景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十分独特。这里森林覆盖率达 95%,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其间高山平湖,瀑布众多;这里有与大理宾川鸡足山东西相望的鸡冠山;有亚洲面积最大、东南亚种群数第二大的珍稀木兰园,呈现着一个探秘“植物大熊猫——华盖木”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以木兰花为主的芳香胜景;这里还有浓郁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每一种风情都独具魅力。

(“妈妈,看我酷不酷”。黄小青 摄)

说干就干,黄小青和文山学院拥有8年环境科学研究和工作经验的邓婷、户外探险爱好者赵越宇、摄影师张志强构成了林涧有雨的核心团队。如果有周末项目,周五,他们会一起到景区做准备,周一会进行实地课程复盘以及新线路的探讨。经过反复研究,林涧有雨研学项目已上线了5个课程。

(家长、小孩乐在其中。黄小青 摄)

“林涧有雨的研学项目不仅希望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也能够让家长们放下手机、放下麻将,更多地参与亲子互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每一次旅程,他们都会全程影像记录,为每一个孩子保留珍贵的成长历程、为每一个家庭保存珍贵的温馨时刻。

“未来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研学项目和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很简单,林涧有雨的课程收入独属于项目团队,研学过程中的食宿、娱乐等旅游行为在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旅游板块中进行。

(美丽风光。刘珈彤 摄)

如今的香坪山景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北门停车场、大地湖环湖步道、鸡冠山登山步道、香坪大道、旅游厕所已经建设完成,环湖污水处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完善中。除了食宿,还有步步惊心(行走水上高空木栈道、玻璃栈道)、空中自行车、淘气堡、烧烤架租赁、篝火晚会等体验项目。

(小小打卡人。黄小青 摄)

香坪山村党总支书记邓国飞介绍,香坪山景区以“香坪山富氧生态康养谷”为定位,将打造森林氧浴谷、涓流养心谷、大地欢乐谷、木兰科教谷四大系列旅游产品,预计总投资 18.49 亿元。

目前,黄小青正在筹备为香坪山景区的林涧有雨研学项目设立公益基金,让更多的当地留守儿童也能够参与进来,实现更多教育公平;不仅如此,他还在计划一边让城市孩子们走进自然,一边让乡村孩子走进城市,比如带当地孩子去北京天安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到华为工厂了解游戏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我在这里长大,又去了北京十多年,我大概知道这里的孩子缺什么。我理解的西畴精神是实干、探索、关照未来!”黄小青踌躇满志。

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施颖 段毅 李喜翠 张登海 张文峰/文 陈飞 普建彬/图

统筹 谭晶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