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密祉文盛街:《小河淌水》“唱”出的致富经

编者按:旅游是把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更能扶志和扶智。2020年11月9日,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认定命名15个村为大理州旅游扶贫示范村。基于此,文旅头条联合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乡村旅游扶贫看大理”系列报道,展现大理乡村旅游扶贫多种发展模式、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为读者奉出一个个记录大理乡村旅游扶贫的样本和细胞。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随着一曲《小河淌水》蜚声国际,它的创作发源地——弥渡县密祉镇永和村文盛街,也迎来越来越多慕名而至的游客,这个充满历史沧桑的古朴村落,如今正以一种新生面貌,与曾经的古道繁华遥相对话。

密祉是文明礼仪之乡,素有“三乡两区一古道”的美誉,即“中国花灯之乡、文化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太极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革命老区,文盛街茶马古驿道”。文盛街村距离密祉镇1公里,是永和村委会所在地,南依亚溪河,北接密祉大寺,西靠凤凰山,东临万亩良田,蜿蜒的古驿道穿村而过,整个村庄风景优美,一副山清水秀的世外小镇模样。

依托茶马古驿道景区 打造“小河淌水”旅游品牌

文盛街是曾经茶马古道上红极一时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驿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戏和弥渡民歌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继2007年1月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文盛街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历史、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近年来,密祉镇以文盛街茶马古驿道现有旅游景区条件加快旅游建设,努力打造“小河淌水”旅游品牌。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保护,同时体现乡村文化。2008年开始,政府先后投资修复了1.9公里文盛街古驿道,完成对尹宜公故居、民国第五区区公所、聂家马店、杨家桂花马店、文昌宫、土主庙、碧云寺、珍珠泉、凤凰桥等景点的修缮,打造了茶马古道广场、小河淌水音乐主题公园、花灯文化传习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指示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善。


伴随景区带来的客流,农家乐、农副土特产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0余家。2016年,阿再翔在文盛街口开了家“壹号豆腐宴”,每年带来营业收入30万,餐厅还雇请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他们当服务员,从而帮助他们增收。位于尹宜公故居旁的古驿闲居是一家三层别墅式客栈,小院、房间清新雅致,老板石志辉介绍:“客栈一共有11间客房,每年春节和国庆期间几乎都是爆满,豆腐宴、八大碗、烧烤、野生食用菌等农家菜特别受欢迎。”



据了解,2019年文盛街全村经济收入203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占当地居民收入的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旅游效益逐渐辐射至整个永和村,樱桃种植园、玫瑰种植园以及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带动了一大批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和增收。

民俗文化体验 提升旅游目的地内涵

游客走进文盛街,除了漫步古驿道,品豆腐盛宴,享受观景之余,更是一场丰富文化体验之旅。在聂家马店、杨家桂花马店、马帮文化陈列馆,聆听驼铃悠扬的马帮文化。密祉花灯传习馆里展示有密祉花灯、密祉土陶展品、花灯服装、特色绣品、竹编制品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切身感受密祉花灯文化。在尹宜公故居,关于《小河淌水》的故事以及不同版本的演唱,让人完全沉浸在如诗如画、荡气回肠的民歌魅力中。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期间,整个密祉镇30多支5000多人的花灯表演队伍、数万人的观灯潮,热闹非凡,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专程前往观看、体验。而为了更进一步满足游客在观光旅游时体验到花灯文化,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结合业余花灯队定期在文盛街古戏台进行花灯歌舞、密祉折子戏的演出,成为吸引当地村民和游客的一道靓丽文化风景。


融媒体记者 夏仕华 文

弥渡县密祉镇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弥渡古驿闲居客栈、夏仕华、刘建明 供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