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
西双版纳在古代傣语中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是傣语音译,西双是十二的意思,版纳可译为“千田”,还可译为“合并田赋”,西双版纳的老百姓形象地解释说:“西双是十二的意思,版纳是大坝子的意思,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大坝子。”
与珍稀动植物亲密接触
西双版纳境内植物资源丰富,拥有热带植物5000多种,其中许多植物是珍贵药材,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脾胃的槟榔等。勐腊原始森林近500万亩,素有“绿色宝地”之称。在距勐腊20公里补蛙原始湿润雨林内,生长着高40-70多米高的望天树,架设在望天树上的“空中走廊”,全长2.5公里,它把公路两旁的原始森林连接起来,可在广阔的视野上尽情地领略热带雨林的奇异风光。沿着密林中的潺潺溪流,钻入幽深沟谷,观赏千姿百态的热带植物群落。
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目前西双版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来到版纳旅,有时会看到美丽的孔雀、白鹇、犀鸟在林中飞翔;有时会看到大象在公路上漫步;有时会看到羚羊、野鹿、野兔在奔跑......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与珍稀动物亲密接触,这是西双版纳独有的魅力。
傣族泼水狂欢
泼水节是游客感受傣族文化的一道窗口,也为西双版纳打造旅游品牌注入了强大动力。
泼水节源于印度,后来被佛教所吸收,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西双版纳傣族人民逐渐将它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节日当天,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求佛灵保佑,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旺”,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式活动。
责编 陶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