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梦想红河再出发】红河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入”模式助力旅游扶贫

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培植,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新发展,取得新成果。智慧旅游建设提挡加速,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州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十四五”大幕已开启,文旅头条推出“聚焦十三五·梦想红河再出发”专题,展示红河州各县市、各要素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亮点成绩,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紧扣创建撒玛坝5A级旅游景区和马帮古城4A级旅游景区目标,坚持“四入”模式开展旅游兴村与精准扶贫,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文体旅活动,筹办各类民俗节庆活动,文化旅游事业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旅融合见成效 乡村旅游促脱贫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先后实施了撒玛坝景区栈道、景区游客中心及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项目,正在启动建设长街宴购物街、哈尼民俗博物馆、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完成作夫、龙玛等旅游特色村提升改造;引进了康藤石头寨帐篷营地、苏红古村落改造等高端旅游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推进顺利。

围绕“马帮古城”和“哈尼梯田”两个重点旅游文化集聚区,红河县编制完成各项旅游规划并通过评审,围绕传统产品提质升级和新型业态培养,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项目42项,涉及资金37亿元。制定了《红河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把22个项目列入了建设范畴,涉及资金约20亿元。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成功创建了宝华镇、甲寅镇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堵波、他竜、他撒、桂东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及甲寅村委会、阿撒村委会、宝华村委会、朝阳村委会4个州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在实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红河县打造“合作社+农户”的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坚持以房入会、田入股、文化入景、农特产品入市“四入”为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实现旅游兴村与精准扶贫“双推进”,涌现出如李威、何马福等51位以开办农家乐、生态养殖等旅游致富的带头人;涌现出康藤帐篷营地、龙玛客栈等88家带动当地贫困居民增收致富的旅游经营户;以及红河县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红河县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旅游扶贫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积极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建成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启动实施红河县东门楼及古民居等第七批国保保护工作,完成了红河县迤萨镇古民居第八批国保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保项目1项18个点,州保16项47个点,县保85个点。

五年以来,红河县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积极推进非遗名录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申报完成非遗传承人8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9人,州级31人,县级260人。共有各级保护名录61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省级保护名录4项,州级保护名录6项,县级保护名录49项。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先后创新举办了国家交响乐团哈尼多声部音乐“开秧门”民俗活动、五大洲百名中外摄影名家红河行文化活动,筹办了“马帮情缘”文艺晚会和“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梯田实景演出,顺利举办年度“仰阿娜”“万人歌舞节”“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积极参与全省组织的南博会等推介活动,加强与央视等国内顶尖媒体的交流合作,红河县哈尼梯田景观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红河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五年以来,红河县结合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逐步将哈尼十月年、奕车姑娘节、哈尼磨秋节、万人歌舞节等打造成固定的品牌文化节庆活动。并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民族民俗文化,创作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本土艺术作品,发行一批以侨乡文化、梯田文化和奕车文化为内容的本土音乐,积极与红河州文化馆合作,打造红河州第一部庭院剧《马帮·女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红河县将不断挖掘文旅消费的新动能,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厕、文、体”九大要素进行业态化创新。同时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捷 通讯员 陈勒因 文

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 红河文旅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