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提速交旅融合发展 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如火如荼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一个承前启后之年。“十三五”期间,云南“旅游革命”如火如荼,智慧旅游建设提挡加速,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省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20年已进入尾声,“十四五”大幕即将开启,文旅头条推出“回眸十三五 奋进彩云南 ”专题,展示云南文旅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亮点成绩;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

伴随着文旅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交通不再是仅仅承载出行功能的基础工具,而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拓展,成为旅游业态链的一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

“十三五”以来,云南采取系列措施进行“旅游革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半山酒店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发展新模式,助力云南全域旅游发展。

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王萍介绍,“十三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加快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为代表的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把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机遇,补交通的短板、破交通的瓶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战略发展中的“先手棋”。

公路方面,“十三五”期间,预计公路总里程达26.5万公里以上。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82个项目已建成通车34个,今年底预计还将建成21个,在此基础上,启动实施“互联互通”工程,在2020—2025年,计划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78个。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预计新增5000公里、达到9000公里以上,是过去20年的1.25倍;高速公路覆盖全部州市政府所在地,预计实现110个以上县通高速公路;同时,129个县全部实现通高等级公路。

铁路方面,“十三五”期间,全省16州市有9州市通铁路,8州市实现高铁覆盖,以昆明为中心,形成了成昆、沪昆、内昆、贵昆、南昆、云桂6条出省通道,昆玉河一条出境通道,昆大丽一条省内通道构成的放射状铁路网络。预计截至2020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4233公里,比2015年底增加了1573公里,开通了沪昆、云桂、昆楚大、昆玉、成贵云南段5条高铁动车,营业里程达到1105公里。

民航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建成民用运输机场2个、总数达15个、居全国第3位,旅客吞吐量百万级机场7个、成为全国百万级机场最多的省份之一;通用机场从无到有、建成7个;客货航线累计达466条,国内外通航城市达185个,其中昆明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3个、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昆明航空枢纽加快建设,公务机候机楼已投入使用,远机位候机厅已竣工,S1卫星厅预计2021年5月投入使用。

水运方面,“十三五”期间,航道里程增加855公里,达5108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增加到1573公里,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

云南省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区位优势独特。“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张发春谈到,“十三五”以来,云南与周边国家和省份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全省“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建设加快推进。8条出省通道已建成6条,分别是贵昆、成昆、南昆、内昆、云桂和沪昆客专;在建1条渝昆高铁,预计2026年建成,计划“十四五”开工建设1条滇藏铁路。

二是以昆明为中心的“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成型。“七出省”通道,除滇藏通道外,G5昆明—北京、G85昆明—银川、G56昆明—杭州、G60昆明—上海、G78昆明—汕头、G80昆明—广州6个出省通道云南境内段已全部实现高速化。“五出境”通道具体情况是:昆明经河口至越南通道,境内高速公路401公里已全线建成;昆明经磨憨至老挝、泰国通道,境内高速公路683公里已全线建成;昆明经瑞丽至缅甸通道,境内高速公路742公里已全线建成;昆明经猴桥至缅甸至印度通道,境内昆明至腾冲高速公路652公里已建成,腾冲至猴桥高速公路52公里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昆明经清水河至缅甸通道,境内昆明至玉溪已全程高速,玉溪至临沧247公里、临沧至清水河150公里高速将在今年底建成通车。

三是水路“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加快构建。“两出省”通道,金沙江—长江出省通道已贯通,右江—珠江出省通道中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计划明年开工建设。“三出境”通道,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蓬勃发展,去年还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突破,真正实现了沿岸中老缅泰四国互利共赢发展;中越红河航运通道、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研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四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空中运输通道布局逐步形成。截至2019年,全省累计开通至南亚东南亚客货运航线75条,通航城市43个,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首都航线全覆盖;其中,东南亚航线58条,通航城市32个,南亚航线17条(含7条货运航线),通航城市11个。

五是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工作稳步推进。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完成中越、中老国际道路运输会谈工作,分别与老挝和越南开通了19条和10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建立了滇老10省市、滇越6省市双边国际道路运输会谈、口岸定期会晤以及相应的企业合作机制,目前正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推动中缅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的商签工作。


大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新格局

交通为旅游带来了便利,旅游为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旅游+交通融合发展,为文旅事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赋予新的发展动能。

2019年3月,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怒江州脱贫攻坚专题调研现场办公会”上提出,要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以旅游业发展助力怒江州脱贫攻坚。

从2019年4月开始,“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成为云南省继“旅游革命”和“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后,推动云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物多样、生态优美、文旅融合、路景一体、智慧友好”的世界独一无二旅游胜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大滇西旅游环线最初涉及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瑞丽、腾冲、泸水、贡山等地约1600公里。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1600公里西南环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形成“8字形”大环线。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对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释放辐射带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推动滇西边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石林介绍,大滇西旅游环线覆盖全省16个州市中的13个,占全省面积的78.5%,干线总里程约3200公里。作为全域旅游线、绿色生态保护线和脱贫致富线,环线有1079个旅游资源点。这些资源点好比散落在“8”字形环线上的一粒粒“珍珠”,被一条优美的大滇西旅游环线串联起来,将成为顶级的旅游黄金环线和打卡点,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旅游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大滇西旅游环线从助力怒江脱贫攻坚起步,逐步深化成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云南省将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全面提升旅游产品和业态,加快推动特色旅游小镇、半山酒店、旅游度假区等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半山酒店探索全新旅游业态

交旅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绿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线。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半山酒店”成为开山第一步,就是对云南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充分利用。

“半山酒店”的建设,是在2020年3月27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提出的全新旅游产业模式。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省长阮成发多次提到要加快建设因形就势、融入自然的高品质半山酒店。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云南将完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 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 建设半山酒店,是推动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炯介绍,省文旅厅高度重视项目推荐和招商引资工作,国内外资本市场和业界非常关注半山酒店这一新旅游产品,英国阿特金斯亚太集团、第一太平戴维斯等国际机构认为:“云南的半山酒店,是近10年来,浙江打造莫干山精品民宿之后的又一超级版,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

据介绍,半山酒店建设自2020年3月27日正式提出以来,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各州市正以半山酒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旅游服务设施和新产品新业态的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底,中旅集团等7家企业或联合体规划选址半山酒店24个,2020年内开工建设5个;各州市建设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已选优上报希望达到半山酒店标准的项目有183个,2020年内建成运营21个。

重调研,打基础。在半山酒店建设推进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责任。孙炯谈到:“按照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总体布局,2020年4月初开始,我们先后组织了23名业界专业人士和规划编制专家,分东线、西线、南线3组,开展大环线资源点的实地踏勘和规划研究,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资源点的分布,基本摸清了家底。”

强解读,扩影响。2020年4月下旬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推出了“云旅四季网络沙龙”、线上直播培训,多次召开半山酒店建设工作交流座谈会、专题会,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荐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半山酒店项目。

抓服务,树标杆。项目推进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8个工作组分赴大理、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怒江等地,推动半山酒店项目落地。就地组织国土资源、林草、环保与企业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包括中旅集团、融创文旅、中国国家地理、青普文旅、松赞林卡酒店、喜林苑在内的7家企业,计划开工建设项目24个。

盯重点,再优选。针对各州市上报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等方式,根据大滇西第2、第3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省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精神和“2020年内开工建设,明年五一投入运营”等原则,初步优选了德宏瑞丽江边的“金科温泉度假酒店”、丽江的“青普文化行馆”“物与岚”、普洱倚象镇的“茶旅汽车旅游营地”、大理银桥镇的“木田时间”、腾冲北海乡的“玛御谷悬崖温泉酒店”等21个按照半山酒店模式设计、新建或改扩建的项目,2020年内能够完成建设并开始运营的项目。

图片:保山市交通运输局、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丽江眷然野奢帐篷酒店、赵嘉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